摘要
在追求用事实说话的当今社会,统计数字这种具有准确外表的高级语言,经常被人误解、误用,有时竟成为新闻媒体蓄意夸大、缩小、歪曲或简化事实的工具。新闻媒体是人们获取资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每时每刻海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耳目,使人目不暇接。为引起公众的关注、提高媒体知名度、增加买点,无论电台、电视台、网络还是期刊、日报、晚报,都在用各种手段快速及时地更新着各类报道。纵观各类新闻报道,其中有一个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把事件描述得至少更客观准确、权威可信,往往比长篇大论的文字更吸引民众的注意力,那就是反映事件量化特征的统计数字。有了统计数字立刻就使人了解了事件量的范围、大小、多少、规模、水平、程度等用定性文字难以准确表述的特征,从而使对比、比较、排序有了可能。然而,这些统计数字是由哪些机构提供的、是如何取得的、来源渠道怎样,这些问题在报道中少有提及,数字的准确性、可信性不时招来质疑。一旦数字存在过大误差或来源不明,甚或为吸引眼球引起某种效应而对数字进行人为篡改、控制、取舍,这都极易混淆视听、误导大众,就会对事实产生错误理解造成判断失真、决策失误。
出处
《中国统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1,共3页
China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