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美”与“宗教”的世纪迷局——重审“以美育代宗教”问题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命题提出已近百年。"五四"时代的蔡元培,在"纯粹"伦理学诉求和"科学"观念的映照之下,将"美"与审美的"普遍性"做了恰恰是某种"宗教性"的夸张——西方近代启蒙主义及其关于"科学"的神话,于是有了"美育代宗教"的灵感。它表面上虽然似乎是在处理西方才有的"宗教"问题,但这种"取代"的灵感,恰恰可能正来自于中国古典传统当中堪称"美的宗教"的深层的思维进路和思想维度,因而它本身也是对于一种实质性的道德世界、伦理生活和价值内容的潜意识召唤。而中国古典传统这种"美的宗教"之维,既是中国文化的勃勃生机的根源,同时它又确实起到消解、吸纳文化中的负能量和破坏力的作用,确实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宗教性意义,维护着中华文化整体上的健康和完整。
作者 张大为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12期173-191,共19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东方传统:文化思维与文明政治>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编号:TJZW12-02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蔡元堵.《蔡元培全集》(第三卷,第五卷),高平叔,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988年版.
  • 2[德]特洛尔奇.《基督教理论与现代》,朱雁冰、李承言、刘宗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203页.
  • 3[美]列奥·施特劳斯.《哲学与律法-论迈蒙尼德及其先驱》,黄瑞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年版.第3,130,132,106,128,166,170,174,3,3l一32,55,63-69,73,81,107,69,81,152,178页.
  • 4张大为.“兴”:诗性书写与诗性文化的意义机制[J].文艺理论研究,2006(5):63-70. 被引量:8
  • 5张大为.论比兴与忠恕[J].社会科学战线,2010(2):161-167. 被引量:3
  • 6[德]伯伦贝格.《神义论失败后的审美神话-布鲁门贝格的(马太受难曲)与尼采》,载《墙上的书写-尼采与基督教》,刘小枫,编,田立年,吴增定,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170页.
  • 7[德]尼采.《敌基督者-对基督教的诅咒》,吴增定,李猛,译,载吴增定.《(敌基督者)讲稿》,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49,250,240,240-241,144-145页.
  • 8[德]尼采.《重估一切价值》(上卷),维茨巴赫,编,林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4,407,119页.
  • 9[美]列奥·施特劳斯.《进步还是回归》,载《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346页.
  • 10[美]列奥·施特劳斯.《注意尼采(善恶的彼岸)的谋篇》,载[美]朗佩特.《施特劳斯与尼采》,田立年,贺志刚,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0,221,221页.

二级参考文献20

  • 1张大为.“兴”:诗性书写与诗性文化的意义机制[J].文艺理论研究,2006(5):63-70. 被引量:8
  • 2郑玄.《周礼注疏》,载《十三经注疏》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796页.
  • 3黄宗羲.《汪扶晨诗序》,载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4页.
  • 4《论语·颜渊第十二》,载《十三经注疏》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502页.
  • 5《论语·里仁第四》,载《十三经注疏》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471页.
  • 6《论语·季氏第十六》,载《十三经注疏》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522页.
  • 7《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载《十三经注疏》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518页.
  • 8《论语·雍也第六》,载《十三经注疏》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479页.
  • 9《论语·八佾第三》,载《十三经注疏》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468页.
  • 10康德 邓晓芒译.《纯粹理性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71页.

共引文献9

同被引文献6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