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热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宏观规律与微观规律之间的对称关系是热学中的一种重要关系,对它作相关的语义分析,不仅可以把握对称关系中不变性的本质特征,还可以将对称性作为自然界中的普适规律。以普适性为前提,对称性的演绎使用不仅简化热学研究过程,还提供了一种新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作者
郭贵春
李龙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热学
对称性
语境分析
意义
分类号
B516.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包科达,刘锦城.
对称性和热学[J]
.大学物理,1999,18(2):7-11.
被引量:10
2
郭贵春.
当代语义学的走向及其本质特征[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6):8-16.
被引量:9
3
梁玉娟.
对称性与对称的破缺性[J]
.广西物理,2003,24(4):24-29.
被引量:3
4
武杰,李润珍.
对称破缺的系统学诠释[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26(6):30-37.
被引量:15
5
张兰知,李洪斌.
非对称性和热学[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16(3):67-69.
被引量:2
6
Feynman, R.P. , 196d, 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I , Oxford public library.
7
Penrose, R. , 2007, The Road to Reality, New York : Knopf Pubilishing Group.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武杰,程守华.
量子场论的还原性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9-13.
被引量:2
2
P.W.爱特金.从有序到混沌[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
3
张兰知.热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4
[美]拉兹洛(Laszlo,F·) 著,闵家胤.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5
[德]黑格尔(G·W·F·Hegel) 著,贺麟.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0.
6
[美]F·韦斯科夫 著,张志三等.人类认识的自然界[M]科学出版社,1975.
7
ShalomLappin.TheHandbookofContemporarySemanticTheory[]..1996
8
RayJackendoff,paulBloom,KarenWynn.Language,LogicandConcepts[]..1999
9
JamsMcCawley.EveryThingThatLinguisticshavealwayswantedtoKnowaboutLogic[]..1981
10
JamsHigginbotham.Content,ModelsandMeanings[]..1988
共引文献
33
1
袁彬.
反思非对称性刑法立法——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为契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5):21-39.
被引量:17
2
邵峰,史平阳,辛武唐,李少轩.
耗散结构下青岛前海区域地下空间形态演化机制研究[J]
.《规划师》论丛,2023(1):82-89.
3
羊衍俊.
对称性与物理教学[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1(5):39-42.
4
杜建国.
语境与意向性[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15-17.
被引量:9
5
韦正航.
普通物理热学教材知识结构分析[J]
.高师理科学刊,2006,26(2):97-100.
6
杜建国.
隐喻与语义的意向构造[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5):45-49.
被引量:3
7
魏河川,李根全.
经典物理学中的时空对称性和守恒量[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12):28-30.
8
梁玉娟.
热力学中的平衡与非平衡、对称与对称破缺[J]
.河池学院学报,2008,28(2):39-42.
9
王航赞,郭贵春.
当代语义学研究的几个相关性问题[J]
.哲学动态,2010(1):64-69.
被引量:1
10
杜建国,阎莉.
我们如何用语言去指称事物[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7):1-6.
被引量:3
1
徐爱华.
对称性——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0(2):20-21.
2
李振纲,李超英.
刘宗周“本体与工夫”的语境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4):18-23.
被引量:2
3
莫付欢.
早期儒道思想对墨子美学思想形成的影响[J]
.文学教育(中),2011(2):40-41.
被引量:1
4
李斌.
审美现代性中的“审丑”再认识[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5(4):42-45.
5
杜建国.
语境与意向性[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15-17.
被引量:9
6
王丽娜.
维特根斯坦的语义与语境分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4):93-94.
7
出双入对:谈谈对称思维[J]
.聪明泉(中学版),2000(6):22-23.
8
胡敏中.
创造认识论导论[J]
.广东社会科学,2000(1):46-51.
被引量:3
9
于婷婷.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历史语境分析[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3):65-66.
10
倪光炯.
现代物理学中的测量和认识论问题[J]
.哲学研究,1978(4):63-70.
被引量:2
哲学研究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