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象似性角度看英诗的鉴赏及翻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象似性指的是语言形式和其意义之间的类似或对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语言之间的可译性。象似性不仅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同时也普遍存在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当中。本文将从象似性的角度对英诗的鉴赏及翻译进行详尽的探讨。
作者
彭亚情
机构地区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出处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3期19-20,共2页
English Square
关键词
象似性
诗歌
鉴赏
翻译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3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卢卫中.
试论英诗的篇章象似性修辞特点[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1):67-70.
被引量:24
2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1):2-8.
被引量:746
3
王寅.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4-7.
被引量:208
4
许国璋.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0(3):2-10.
被引量:249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杜文礼.
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
.外国语文,1996,21(1):60-65.
被引量:119
2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1):2-8.
被引量:746
3
朱永生.
语符变异与诗歌赏析[J]
.外国语,1989,12(3):62-66.
被引量:4
4
Saussure, F.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Gerald Duckworth & Co. Ltd., 1972.
5
Ungerer, F. & H.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London: Longman, 1996.
6
Haiman, J. The Iconicity of Grammar[J]. Language, 1980,(56):515-540.
7
王寅.
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认知语言学讨论之一[J]
.山东外语教学,2000,21(3):1-6.
被引量:55
共引文献
1038
1
徐悦虹.
共时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以法语中“avoir”(有)的不同形式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3(3):147-162.
2
国道平.
凭借类句式的多角度研究——以“就凭X,Y”为例[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9,40(4):28-38.
3
何宇佳,周美珍.
“现实—认知—语言”原则指导下译者翻译选词偏好对比——以《诗经》英译本为例[J]
.校园英语,2020(39):242-244.
4
韩心悦.
英语诗歌A Red Red Rose的诗学象似性研究[J]
.现代英语,2024(1):87-89.
5
蒋春丽,徐琳,李翔宇.
中外大学生英语写作语篇连贯的微观比较[J]
.现代英语,2021(21):100-102.
6
刘明欣.
语言象似性视域下翻译研究——以《诗经》英译为例[J]
.现代英语,2020(16):63-65.
被引量:1
7
崔山佳.
奉化方言的名词小称后缀“细”——兼及其他方言的“崽”“仔”“囝”等[J]
.中国方言学报,2019(1):73-84.
被引量:1
8
廖巧云,翁馨.
体认语言学与心智哲学语言研究观的互动关系探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4,31(1):53-61.
9
王雅静.
副词“才”的语义统一及认知研究[J]
.汉字文化,2024(5):49-53.
10
陈思涵.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对汉语研究的启示[J]
.汉字文化,2022(16):87-89.
1
张殿恩.
从比喻、联想看中英文化差异[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2(6):54-58.
被引量:1
2
颜元叔.
英诗误我[J]
.作文通讯(实用阅读版),2010(4):5-5.
3
王红莉.
论英诗语言的灵魂——意象[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6):38-40.
4
王红莉.
浅谈英文诗歌的意象[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6-69.
被引量:1
5
何春梅.
学会准确把握英诗中的意象、联想和象征[J]
.怀化师专学报,1999,18(6):86-88.
被引量:1
6
吴翠玉.
中英诗互译中的意境、风格再现问题[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1):69-74.
被引量:2
7
曹萍.
英诗中的变异小议[J]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4):38-40.
被引量:1
8
傅浩.
怎样译诗——兼评《英诗汉译学》[J]
.东方翻译,2011(1):60-65.
被引量:1
9
《外语研究》1989年总目录[J]
.外语研究,1989(4):70-71.
10
包慧颖.
英诗的音乐美及其汉译过程中的审美再现[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5):275-275.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