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古丝绸之路上,伊斯兰教作为郑和船队成功"软着陆"的重要动因而"大有作为",郑和宗教外交实现了"宗教软着陆"的目的,成就了"丝绸之路"这一公共产品,柔化并美化了中国形象。"中国威胁论"的泛起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全球蔓延恶化了中国"丝路战略"的软环境,故应使"伊斯兰因素"真正成为丝绸之路上实现"民心相通"的润滑剂与助推力。为此,要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国家政策形象上的特殊优势,探究宗教管道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人文外交新空间;在朝觐交流的基础上深化中国与阿拉伯一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交流,探究宗教轨道深化"民心相通"的人文外交新思路;以上合组织、伊合组织为抓手,探究进一步发挥宗教在维护非传统安全领域特殊作用的反恐合作新平台。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1,共5页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GJ033)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GJW021)
上海市重点学科(B702)
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
上海市一流学科政治学
上海市中东智库建设等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