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性与儒家伦理学精神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德性是儒家哲学的基本问题。由德性而产生的顺其自然的思想便成为儒家伦理学的基本主张,如孟子的尽性、《中庸》的率性,二程的循性等。顺性自然必然反动于主观故意、空洞己见。听从圣人之言便成必然。这便是教化。教化成为儒家伦理学的基本手段。
作者
沈顺福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7,共6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关键词
儒家伦理学
德性
自然
教化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83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1
.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
楼宁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夏明钊.嵇康集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09,110.
5
.胡宏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6
陆九渊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2.
7
.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8
沈顺福.
“性”与中国哲学基本问题[J]
.哲学研究,2013(7):78-85.
被引量:5
9
沈顺福.
试论德性论的吊诡[J]
.中国哲学史,2013(3):30-36.
被引量:2
10
李景林.教化的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方立天.
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J]
.社会科学战线,1993(1):112-114.
被引量:4
2
张刚.
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J]
.山东社会科学,2007(2):63-66.
被引量:3
3
.《孟子》[M].,..
4
.《春秋繁露》[M].,..
5
.《汉书》[M].中华书局,1959年..
6
牟宗三,2005年:《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7
.《老子》[M].,..
8
.《庄子》[M].,..
9
《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2页.
10
.《苟子》[M].,..
共引文献
183
1
周光庆.
中国经典诠释学研究(专题讨论)——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J]
.河北学刊,2004,24(5):24-28.
被引量:10
2
常智敏.
中国古代史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J]
.河北学刊,2004,24(5):179-182.
被引量:1
3
王立新.
胡宏论性的层次和特点[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40-44.
被引量:3
4
范立舟.
论二程的历史哲学[J]
.史学月刊,2002(6):14-18.
被引量:1
5
郭娅.
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点[J]
.史学月刊,2001(5):47-52.
被引量:5
6
周群,颜世安,方旭东.
走向多元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专题讨论)[J]
.河北学刊,2005,25(1):85-88.
7
杨泽波.
从纵贯系统看超越存有论的缺陷——以明道为中心[J]
.东岳论丛,2005,26(1):177-182.
被引量:4
8
惠吉兴.
宋代礼治论[J]
.史学月刊,2002(9):36-41.
被引量:2
9
陈科华.
未发之中:儒者第一难透底关──王夫之“透关”三辨[J]
.广西社会科学,2001(5):14-16.
被引量:1
10
丁为祥.
叩问良知的“不能”——关于儒家道德理性的反思与检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13-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
1
杨维中.
孝道与现代家庭伦理[J]
.中国哲学史,1997(2):3-11.
被引量:8
2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1852页.
3
李云光.《论孝道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作用》,收入《礼学论集》,香港:黄河文化服务社,1997年版,第315-326页.
4
钱穆《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
5
钱穆.《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香港.《新亚学报》,1963年,第5卷,第2期.
6
刘述先著,东方朔编.《儒家哲学研究--问题、方法及未来开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2010年,第10页.
7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2月18日.
8
[美]贝恩·J.辛格.《实用主义、权利和民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93页.
9
刘恭冕.《才难说·广经室文钞·宝应刘氏集》,扬州:广陵书社,2006年,第558页.
10
杨国荣.《道德系统中的德性》,《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引证文献
2
1
陆建猷,郝云红.
传统家学文化之德性伦理的三重意涵及当代指涉[J]
.云南社会科学,2016(5):31-37.
被引量:1
2
徐红艳.
中国动漫的民族文化美学阐释[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4(5):114-1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陆建猷,郝云红.
家训导力:家庭德性传承的恒常动力[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3):130-136.
被引量:4
2
白惠,朱景燕.
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在国漫中的应用与创新[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0,35(4):132-136.
被引量:3
1
任鹏程,沈顺福.
率性与教化[J]
.管子学刊,2014(3):43-47.
2
路德斌.
道德之层阶与孟、荀努力之方向——论儒家伦理学的两种形态及其意义[J]
.邯郸学院学报,2013,23(1):68-73.
被引量:1
3
张沂.
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
.同行,2016,0(10):352-352.
4
杨润根.
仁义礼智信忠孝新论[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5):87-92.
被引量:3
5
孟旦,安延明.
事实与价值的混淆:儒家伦理学的一个缺点[J]
.哲学研究,1990(3):77-79.
被引量:3
6
羑骥.
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J]
.孔子研究,1987(4):12-23.
7
景珠丽,孟庆时.
中国的伦理学和康德[J]
.世界哲学,1979(6):60-65.
被引量:3
8
张福红.
《孝经》中“孝”的思想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J]
.活力,2011(20):116-117.
9
张汝伦.
义利之辨的若干问题[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3):20-36.
被引量:28
10
安乐哲,刘荣.
儒家角色伦理学:克服文化比较中的不对称性[J]
.求是学刊,2014,41(4):1-7.
被引量:8
社会科学家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