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大卫·芬奇电影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美国本土导演大卫·芬奇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内心深处的"挑衅和自命不凡"创作了《七宗罪》《搏击俱乐部》《战栗空间》《十二宫》《本杰明·巴顿奇事》《社交网络》等拥有鲜明"大卫·芬奇式"标签的作品,电影中的那些暗色调、影像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非线性情节,使我们深受震动,而电影本身所拥有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也迫使我们不停地去思考电影本身及其文化审美内涵。
作者 王爽
出处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3-35,91,共4页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基金 安徽省高校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SQRWO41ZD)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列夫·托尔斯泰.论写作[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2:161.
  •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 3阿·布罗夫.美学问题和争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41.
  • 4童庆炳.文学审美论的自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