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立场·操守·底气·修养——对文学批评的批评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中国的文学批评,无论躲进多深的校园、多密的"圈子",都无法避开不绝于耳的批评和诘问,说其"缺席""失语""失效"的有之,斥其"吹喇叭抬轿子""红包批评""学者黑话"的有之……2013年,王安忆更是在一次座谈会上直接说"今天的文学批评使我感到恐惧,对所有的批评我都是不看的",认为文学批评对作家创作常常是强势介入和蛮横曲解,真正严肃认真的批评反而沉默。
作者 郭海军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钱好.《王安忆.如今文学批评使我恐惧》,《文汇报》2013年6月20日.
  • 2《中国文学史难得,世界文学史罕见的史诗<岭南歌>-评柳忠秧的长篇史诗<岭南歌)》,凤凰网广州站2012年12月10日.
  • 3朱寿桐.重新理解文学批评[J].文艺争鸣,2012(2):44-49. 被引量:10
  • 4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起源》,《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
  • 5《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82、81—82页.
  • 6《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2页.

二级参考文献7

  • 1朱寿桐.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本体形态[J].文艺研究,2006(9):55-64. 被引量:7
  • 2[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葛兰西文选》,人民出版社,2008.
  • 3[德]施勒格尔:《浪漫派风格--施勒格尔批评文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页,第265页.
  • 4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94页.
  • 5[法]德里达.《文学行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8页.
  • 6[法]波德莱尔 郭宏安 译.《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300页.
  • 7朱寿桐.文学研究:批评与学术的乖谬[J].探索与争鸣,2009(2):27-30.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12

同被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