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女性·革命·炼狱——丁玲、陈学昭人生道路比较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有两位女性作家人生道路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几乎都是在五四浪潮的裹挟下觉醒了人生,对社会充满决绝和反抗,开始探寻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写作生涯;她们沉浮、迷茫、挣扎,在经历了传奇般的爱情,克服了种种苦难后走向革命,到了延安,写出了讴歌革命的红色篇章,从个性主义作家蜕变为红色革命作家;她们共同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带着很深的原罪意识和忏悔意识开始了思想改造,成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典范。
作者
文学武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0,共6页
关键词
陈学昭
人生道路
延安文艺座谈会
个性主义
思想改造
文学历史
人生悲剧
红色革命
自我意识
王实味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1
丁玲.《我母亲的生平》,《丁玲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
2
丁玲.《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丁玲全集》第5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5页.
3
施蛰存.《丁玲的"傲气"》,《施蛰存七十年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06-307页.
4
丁玲.《我的创作生活》,《丁玲全集》第7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5
茅盾.《女作家丁玲》,原载1933年7月15日《文艺月报》第2号.
6
陈学昭.《我的母亲》,《海天寸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3页.
7
陈学昭.《我所希望的新妇女》,《海天寸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8
陈学昭.《寸草心》,《海天寸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0页,第223页.
9
高华.《能不说丁玲?》,《革命年代》,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58页.
10
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丁玲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第53页.
共引文献
8
1
吴敏.
论延安文人思想转变中的文化病症[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72-75.
被引量:3
2
赵学勇.
天地之宽与女性解放——延安女作家群述论[J]
.中国社会科学,2013(7):162-180.
被引量:7
3
秦林芳.
左联时期丁玲文艺思想的二元倾向[J]
.学海,2013(6):153-159.
被引量:1
4
刘卫东.
梁斌与“十七年文学”的写作模式[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4):73-77.
被引量:4
5
周绍曾.
论丁玲小说创作的历史道路[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47-54.
6
杨慧.
“诗人”的“变形记”——丁玲短篇小说《诗人》的白俄叙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1):35-47.
被引量:2
7
张堂会.
灾荒饥馑之下的呐喊与抗争——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与民国自然灾害关系之考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3):99-105.
被引量:2
8
秦林芳.
丁玲的转折与中国新文学价值立场的嬗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9):124-13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8
1
刘艳,邹泓.
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与评价[J]
.心理科学,2007,30(5):1272-1275.
被引量:37
2
万国庆.
报告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评陈学昭的长篇报告文学《延安访问记》[J]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4):11-16.
被引量:1
3
杨闻宇,卢闻国.
一武一文姊妹花──张琴秋、陈学昭在延安[J]
.丝绸之路,2001,0(8):4-14.
被引量:2
4
郭楚伟.
陈学昭与鲁迅[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5(3):4-9.
被引量:1
5
杨慧娟.
向鲁迅先生学习评改作文[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8):129-131.
被引量:1
6
唐晴川.
延安时期女作家的革命认同与性别写作——论陈学昭的《工作着是美丽的》[J]
.当代文坛,2012(5):111-113.
被引量:3
7
刘润为.
迎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春天[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1):15-21.
被引量:3
8
吴艳.
现场·问题及其特点--以延安文艺批评为例[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0(1):77-82.
被引量:1
9
沈文慧.
论延安文艺的时代性及其现实意义[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1):116-119.
被引量:1
10
杨秀明.
论延安时期萧军的个性化回族叙事——基于萧军日记和创作笔记[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1):35-3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刘宝珍.
陈学昭作家报人身份建构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2):101-105.
2
王俊虎.
近年来(2015~2016年)延安文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
.榆林学院学报,2020,30(1):79-86.
1
徐红妍.
未完成的女性解放——对《青春之歌》的再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12):75-77.
被引量:1
2
梁秉钧.
连叶(外一首)[J]
.上海文学,1989(11):78-79.
3
杨明月,于俊楠,郭干干.
胜利会师开启新征程[J]
.中国民兵,2016,0(10):58-59.
4
赵冰娜.
“娜拉”出走后的救赎[J]
.北方文学(中),2012(3):105-106.
5
牛犁.
论《红豆》中“红豆”的象征意象[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125-126.
被引量:1
6
王淑秧.
左联时期的丁玲[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4):31-39.
7
陈发祥.
传奇人物唐晓光[J]
.江淮文史,2007(2):109-113.
8
胡忠伟.
走延安[J]
.内蒙古林业,2016,0(8):19-19.
9
姜肖.
革命话语下的双重叙事伦理——论“东北流亡作家群”上海时期“俄侨”书写[J]
.文艺争鸣,2015(8):67-72.
被引量:1
10
门元元.
试论鲁迅文学作品红色革命思想历程[J]
.长江丛刊,2015(19).
文艺争鸣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