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觉察“无睹”的“熟视”——论余华《第七天》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余华在《第七天》中建构的"死无葬身之地"与现实世界构成强烈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其文学意义亦因之而生。当现实的荒诞超越了文学的想象,文学就要直面现实,帮助我们觉察由"熟视"而成的"无睹",重返那个我们早已习焉不察的中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始终敢于伸出触角,对当下之痛和中国之痛保持觉知和省思。
作者
林栋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余华
《第七天》
现实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张定浩.
《第七天》:匆匆忙忙地代表着中国[J]
.上海文化,2013(5):10-15.
被引量:13
2
张清华,张新颖,曹卫东,张新颖,陈晓明,程光炜,林建法,张柠,黄燎宇,梁振华,欧阳江河.
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学术研讨会纪要[J]
.当代作家评论,2013(6):92-114.
被引量:69
3
余华.英文版自序[G]//许三观卖血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4
王桂妹.
中国文学中的“铁路火车”意象与现代性想象[J]
.学术交流,2008(11):213-216.
被引量:13
5
鲁迅.《呐喊》自序[G]//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6
余华.为内心而写作--《活着》中文版(1993年)序言[G]//灵魂饭.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2.
7
王德威.
从十八岁到第七天[J]
.读书,2013(10):11-15.
被引量:16
8
[美]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9
马克思,恩格斯.[1848]1972.共产党宣言[G]//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龚自珍.乙丙之际著译第七[M].钱仲联主编.龚自珍文选.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54.
2
黄遵宪.今别离[C].钱仲联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1840-1919)(诗词集1).上海:上海书店,1991:501.
3
李鸿章.伦敦火车道中口占[M].李鸿章全集(第9册).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4831.
4
[俄]叶赛宁.致里夫希茨.外国文学,1985,(4):246-246.
5
老舍.断魂枪[M].老舍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31.
6
[德]韦伯.学术与政治[M].韦伯作品集(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7.
7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M].张晓华,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46.
8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3:25,40.
共引文献
98
1
王侃.
别裁伪体亲风雅:“一点点”又论——余华“少作”诠疏之三[J]
.文艺争鸣,2022(9):128-136.
2
李桢.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论余华小说的叙事时空[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2):60-71.
3
杜昆.
启蒙文学传统的赓续与变奏——论新时期文学中的弃婴叙事[J]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1):77-86.
4
周晓虹.
冲突与认同:全球化背景下的代际关系[J]
.社会,2008,28(2):20-38.
被引量:52
5
张传燧.
论教育对文化的适应与超越[J]
.教育文化论坛,2011,3(2):1-5.
被引量:5
6
段宇晖.
现代性之隐忧--结构主义视野下《丰乳肥臀》新读[J]
.当代作家评论,2014(3):166-173.
被引量:6
7
刘嘉.
论新世纪以来铁凝短篇小说的叙事伦理[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6):167-176.
被引量:1
8
郭清杨,赵洪星.
在现实世界的倒影下——由《第七天》看余华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变[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7):54-55.
被引量:1
9
郭清杨.
温暖的亡灵书——论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J]
.文教资料,2014(12):10-12.
被引量:1
10
余冰.
救赎路上的灵魂游弋——论余华小说的内在精神力量[J]
.文艺评论,2014(7):92-97.
同被引文献
9
1
常立.
论余华《第七天》中的虚构与现实[J]
.小说评论,2013(5):112-117.
被引量:7
2
洪治纲.
寻找,是为了见证——论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11):153-162.
被引量:19
3
李蓉.
《第七天》:死亡的“诗意”[J]
.小说评论,2013(6):82-87.
被引量:5
4
邬婷婷.
沉重苦难下的文学——余华《第七天》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2):82-83.
被引量:1
5
孟觉之.
艺术的窄门与“虚伪”的安魂曲——细读余华《第七天》[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4):125-127.
被引量:1
6
相琳.
知识分子视野下的现实书写——读余华的《第七天》[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6):48-49.
被引量:1
7
李仲凡,孙小娟.
从余华《第七天》看小说对社会新闻的借用[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4):22-25.
被引量:1
8
郭瑛.
余华小说《第七天》语言新特色——小说语言的“新闻化”[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22(3):39-42.
被引量:2
9
王岩.
“伪经验”时代的“经验”危机与“现实”困境——以余华新作《第七天》为例[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6):73-7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贾庆成.
诗性正义的吁求和召唤——余华作品《第七天》[J]
.作家,2015,0(5X):20-21.
1
小Q.
网游惊魂[J]
.初中生之友(青春号)(中),2006,0(12):17-20.
2
牟丕志.
上帝没有给它鳔[J]
.世界中学生文摘,2005(6):49-49.
3
金鳞.
漫说"畏惧"[J]
.当代人,2002(1):57-58.
4
曾子.
倾城之爱不可取[J]
.分忧,2013,0(7):27-27.
5
赵敏.
从《傲慢与偏见》看奥斯汀的爱情婚姻观[J]
.芒种,2012(22):59-60.
被引量:3
6
渡边淳一.
丈夫这东西[J]
.北方人,2012,0(4):21-21.
7
连谏.
选一块墓地供爱情栖身[J]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2008,0(11):41-41.
8
庞栋.
嗜血妖蛾[J]
.故事世界,2013,0(9):55-61.
9
陈国元.
“死无葬身之地”是真正的安息地——论余华的《第七天》中理想型生存状态[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58-61.
被引量:4
10
刘玲.
《第七天》:讳言现实的荒诞与无奈[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10):50-51.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