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白话诗与“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思想之发生论——以胡适1910—1917年的探索路径为中心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胡适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思想之发生,并非只是误读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各国语创史经验的产物,而与胡适留美时期自觉开启的跨语际的诗歌实践有着深刻的共生关系。在胡适"尝试"言文合一的有效书写体式的过程中,建立民族共同语言("国语")的意识逐渐萌生且日益渗透其间,最终催生出了"白话诗"观念——以新诗书写来"雅化"口语(白话)的意图,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思想的形成奠定下了真正的根基。
作者 赵薇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0-131,共12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46

  • 1Edward Gibbon,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New York, The Modern Library, Volume III,p.725.
  • 2彼特·伯克.《语言的文化史: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李霄翔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8-139页.
  • 3胡适.《国语文法概论》[J].新青年,1921,9.
  • 4黎锦熙.《(国语文学史)代序:致张陈卿、李时、张希贤等书》,《胡适文集》(8),欧阳哲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6-17页.
  • 5胡适.《新文学运动之意义》(1925年9月演讲),《胡适文集》(12),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1页.
  • 6但丁.《论俗语》,朱光潜译,见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166页.
  • 7林纾.《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畏庐三集》,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影印本,第25页.
  • 8《胡适日记全编》(2),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59页.
  • 9陈独秀答沈慎乃[J].新青年,1916,2.
  • 10陈独秀答胡适之[J].新青年,1917,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