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脾论消渴病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古书籍对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理论基础源于《皇帝内经》。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中,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此语不仅明确提出消渴之名,而且指出消渴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积热内生,中焦气机逆乱所致。“消”按《素问.阴阳别论》[1]的解释是:“二阳结,谓之消”。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2期10-11,共2页 Yun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益气生脉 摄脉"理论的消渴通痹颗粒干预高糖诱导的EPCS-迁移-归巢及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NO:8127375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高中祖.《内经》论消渴[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4):44-47. 被引量:9
  • 2张琦.《金匮要略》.第7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
  • 3林琴.类证治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67.
  • 4刘丹,蓝青强,刘薇薇,任明.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探讨[J].广西中医药,2006,29(2):49-50. 被引量:3
  • 5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第2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31-53.
  • 6张孟林.从脾胃论治糖尿病.中医药学报,1987.(3):22.

二级参考文献8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3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