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古书籍对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理论基础源于《皇帝内经》。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中,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此语不仅明确提出消渴之名,而且指出消渴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积热内生,中焦气机逆乱所致。“消”按《素问.阴阳别论》[1]的解释是:“二阳结,谓之消”。
出处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2期10-11,共2页
Yun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益气生脉
摄脉"理论的消渴通痹颗粒干预高糖诱导的EPCS-迁移-归巢及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NO:8127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