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唐代邮驿制度略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唐代邮驿四通八达,联系着王朝的各个部分及边远四夷。相关的法规保证了邮驿的制度化、规范化、军事化性质。发达的邮驿体系,成为唐王朝传布政教、交流物产、迎送官使、信息扩散等的主渠道,既保障了政令顺利传达,军情及时递送,经济紧密交流,又加强了皇帝对中央、地方的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作者
明理
机构地区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3-25,共3页
Journal of Qiqiha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唐代
驿传
邮驿制度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263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薛琪薪,姚春华.
从《酉阳杂俎》看唐代的地域文化与社会生活[J]
.克拉玛依学刊,2013,3(6):53-58.
被引量:3
2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董浩.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34.
5
吴淑玲.
唐代驿传与唐诗发展之关系[J]
.文学遗产,2008(6):36-46.
被引量:7
6
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8:895.
7
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8
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李林甫.《唐六典》,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1992版,第163页.
2
王宏治.《关于唐初馆驿制度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4页.
3
杜佑.《通典》,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1页.
4
刘昫.《旧唐书·懿宗纪》,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56页.
5
刘昫.《旧唐书·德宗纪》,第375页.
6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82页.
7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57页.
8
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05页,第3981页,第3499页,第4940页,第4681页,第4856页,第4895页,第4887页,第5219页,第3815页,第4853页.
9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M].台湾史语所,1975年版..
10
冀勤点校.《元稹集》[M].中华书局,1982年.第134页.
共引文献
1263
1
张采民.
隋唐之交思想的自由开放与南北诗风的融合[J]
.文史哲,2004(4):104-109.
2
邓乔彬.
词的由中唐至宋初之变与文化转换[J]
.文史哲,2004(4):110-116.
被引量:2
3
赵荣蔚.
论晚唐科场对寒士诗歌创作的影响[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4):102-106.
4
高楠.
试析宋代官员官年与实年不符现象[J]
.史学月刊,2004(7):27-31.
被引量:4
5
周树智.
建设当代中国的新实学——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理论学刊,2004(8):20-21.
被引量:4
6
窦怀永,许建平.
敦煌写本的避讳特点及其对传统写本抄写时代判定的参考价值[J]
.敦煌研究,2004(4):52-56.
被引量:7
7
丛曙光.
唐代婚姻类型浅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4):101-103.
被引量:2
8
王志胜.
浅析唐朝社会的别墅[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5):91-94.
被引量:6
9
李清凌.
关注姓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研究——以陇西李氏的地望为例[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5):49-54.
被引量:3
10
纪宗安,姜清波.
论武则天与原高丽王室和权臣泉氏家族[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6):71-7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
1
王春,赵雯(绘图),王艺桥(绘图),赵晓兰(绘图),张弛(摄影).
甘肃庆城唐代游击将军穆泰墓[J]
.文物,2008(3):32-51.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1
1
王燕,张志升.
马在唐朝社会中的地位[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10):152-156.
1
赵彦昌,吕真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公文邮驿制度[J]
.秘书,2009(3):22-24.
被引量:2
2
冯定雄.
中国汉晋与罗马帝国时代的邮驿[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7(5):29-32.
被引量:3
3
杜瑄,吕名军.
《孙壁造像碑》为唐碑宋刻[J]
.华夏考古,2006(4):76-77.
被引量:1
4
谢立红.
汉代邮驿制度及通信状况探析[J]
.兰台世界(上旬),2010(11):49-49.
5
王栋梁.
从悬泉汉简看汉代的邮驿制度[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1):193-196.
被引量:3
6
边巴次仁,朗杰扎西.
清代入藏驿站及西藏地方内部驿站考[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5):78-81.
被引量:8
7
卜正民.
明代人们怎么通信[J]
.青年博览,2010(8):29-29.
8
高荣.
本世纪秦汉邮驿制度研究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6):2-10.
被引量:7
9
张燕清.
清代福建邮驿制度考略[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94-98.
被引量:6
10
王守谦,李璐.
清代河南邮驿述论[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5):82-88.
被引量:1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