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激趣应成为数学课堂的精神追求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西方哲人认为:人的观念是有力量的,可以推动社会发展.笔者认为每位教师的教学也应有一个精神追求.正如著名作家王小波所说,“在我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这种内丹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纯美境界的把握,一种至高的品味.
出处 《福建中学数学》 2015年第3期20-22,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0

  • 1游淑君(译),何育赞(校).陶哲轩访谈录——“两岁时,我就试图用数字积木教其他小孩子计数”[J].数学译林,2006,25(4):361-361. 被引量:1
  • 2G·波利亚.怎样解题[M].涂泓,冯承天,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93.
  • 3Hersh R, John-Steiner V A. Visit to Hungarian Mathematics [J]. The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 1993, 15(2): 13-26.
  • 4朱惠霖.《蚁迹寻踪及其他数学娱乐》译后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 5Struik D J. A Source Book in Mathematics, 1200-1800[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 6马丁·加德纳.引人入胜的数学趣题[M].林自新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
  • 7M·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 8喻平,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 9R·柯朗,H·罗宾.什么是数学[M](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 10章建跃.让学生解好题[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2(10).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