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基于身体哲学的青年认知特征探究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身体哲学的兴起为我们把握青年的认知特征提供了又一种视角,使青年认识论的研究摆脱了"无人身哲学"的局限性,从而自觉地意识到青年的认知特征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青年的身体特征去说明。但在引入身体哲学的视野探究青年认知的特征时,也不能走向将心智完全归结为身体功能的物理主义,而是要从身心交互和统一的关系中把握作为认知主体的青年,并促进物性和灵性在青年身上更融洽地结合。
作者 肖峰
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7,共7页 Journal of Chinese Youth Social Science
基金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度重大招标课题"青年研究的哲学向度(第2期)"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31、30、297、300、124-125、194、300页.
  • 2梅洛-庞蒂:《知觉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学结论》,王东亮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3—74页.
  • 3梅洛-庞蒂.《符号》,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07页.
  • 4菲利普·赖斯等:《青春期-发展、关系和文化》,陆洋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 5关忠文:《青年心理学》,王永丽等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
  • 6西蒙娜·波伏瓦:《一个与他人相当的人》,黄忠晶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214页.
  • 7许晔,张娇杨:《为什么欧美年轻人会加入ISIS?》,http://news.ifeng.com/a/20140814/41580880_0.shtml.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23

  • 1何少颖.博士生、硕士生个性心理特征的调查报告[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1):58-62. 被引量:3
  • 2谢维和.关于中国青年价值观的描述[J].中国青年研究,1996(3):23-26. 被引量:1
  • 3郑雪.人格心理学[M1.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4菲利普·赖斯等.青春期-发展、关系和文化[M].陆洋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7.
  • 5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李宛蓉.远方出版社,1998.11.
  • 6杨秀莲.论人格的文化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6-60.
  • 7叶南客.边际人-现代人格转型论纲[N].南京日报,1989-1-17.
  • 8[美]富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9Sherry Turkle. 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 [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12.1.
  • 10Kraut, R., Patterson, M., Lundmark, V., Kiesler, S., Mukopadhyay, T., Scherlis, W.Internet paradox: 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9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8, 53 (9) .. 1017-103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