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现代主义思潮∶解读与评价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后现代主义经过发展 ,呈现出极端否定性与建设性两种向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追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包容、衔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应立足于自身语境 ,批判性地吸收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成果 ,克服现代化的负面效果 ,以绕过西方现代化所走过的弯路。并立基于合理的学术态度与文化立场 ,对“拒绝后现代主义”的口号进行批判分析。
作者
王永玲
张炳文
张连华
机构地区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出处
《东岳论丛》
2001年第5期70-74,共5页
DongYue Tribune
关键词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中国现代化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10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9
1
波林.罗西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18
2
李荣海.相对主义笼罩下的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6).
3
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
4
利奥塔,谈瀛洲.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
格里芬.后现代精神[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2,13.
6
福尔柯.追求后现代[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49
7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北京:三联书店,1997..
8
格里芬.后现代科学[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32.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共引文献
510
1
楚永生,王玉萍.
马克思的劳动范畴及其层次性分析[J]
.理论探索,2004(4):44-45.
被引量:2
2
姜玉洪,王志军.
印度传统文化特征论略[J]
.北方论丛,2004(4):71-74.
被引量:9
3
雷振扬.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J]
.社会主义研究,2002(4):3-7.
被引量:1
4
居占杰.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J]
.社会主义研究,2002(4):42-44.
5
魏爱军.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论[J]
.理论探索,2004(5):28-31.
被引量:2
6
梅荣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分析及当代意义[J]
.社会主义研究,2002(6):31-33.
被引量:3
7
吕乃基.
论科学的发展规律[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5):24-28.
被引量:1
8
鲍昆明.
江泽民同志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卓越贡献[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3):77-80.
9
刘冰.
论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统一性[J]
.社会主义研究,2001(5):25-27.
10
颜晓峰.
马克思论资本创新[J]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4-8.
同被引文献
56
1
小兵.
“火星文”——“90后”的个性名片[J]
.广东第二课堂(中学版),2007(10):34-37.
被引量:2
2
史丽欣,赵春萌.
评后现代主义音乐的一些观点[J]
.时代文学,2008(15):142-143.
被引量:2
3
陈金美.
析后现代哲学的三大特征[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6):44-48.
被引量:9
4
乐国安,郝琦.
社会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述评[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86-91.
被引量:18
5
王治河.
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J]
.中国社会科学,1997(1):25-35.
被引量:45
6
李臣之.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J]
.教育科学,1999(1):58-62.
被引量:33
7
方俊明.
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1):149-154.
被引量:19
8
J.德里达,张弘.
延异[J]
.世界哲学,1993(3):42-51.
被引量:6
9
王治河.
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J]
.国外社会科学,1995(1):41-47.
被引量:131
10
车文博.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人本心理学[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86-88.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0
1
张长海,吴顺祥.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大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
.消费导刊,2008,0(23):147-148.
被引量:1
2
乐国安.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08-115.
被引量:14
3
周丽丽.
关于心理问题及其建构干预机制的社会学分析[J]
.理论学刊,2006(5):72-73.
被引量:3
4
黎琼锋,李庭军.
后现代主义:引发教育反思的思潮[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3):48-51.
被引量:8
5
冯梦兰.
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下的新闻[J]
.媒体时代,2011(6):22-25.
6
陈立中.
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看“火星文”产生和流行的原因[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98-101.
被引量:4
7
洪华灿.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特征及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6):147-148.
被引量:1
8
周媛.
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音乐和哲学的影响及其作用[J]
.黄河之声,2018(15):45-45.
被引量:2
9
周小.
“土豪”符号的后现代解读[J]
.视听,2016,0(6):206-207.
被引量:1
10
李大洪.
后现代管理的和谐观与启示[J]
.商业时代,2003(258):31-32.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雷松源.
当代青年网络虚拟精神生活引导研究[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12-15.
2
王金荣,刘伟.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成人教育变革趋势[J]
.中国成人教育,2007(6):8-10.
被引量:1
3
刘伟,王金荣.
论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哲学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2006(1):39-41.
被引量:3
4
张晓洁,母小勇.
论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评价[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5):30-34.
被引量:8
5
江卫华,李银铃.
Web2.0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教育现象[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6):72-75.
被引量:15
6
买买提江,吴楚之.
浅谈“后现代地理学”[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6,27(4):37-44.
被引量:1
7
桂守才,王道阳,姚本先.
论心理问题[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2):131-133.
被引量:3
8
董玲玲.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启示[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1):83-85.
被引量:4
9
曹月,马云鹏.
后现代知识观对我国知识教学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08(12):8-10.
被引量:1
10
王恩界,张晓明.
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走向前瞻[J]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1):90-95.
被引量:3
1
韩强.
内在自我超越的心性论和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余英时的新儒学思想[J]
.理论与现代化,1992(11):29-32.
2
赵旭,苏哓颖.
《庄子》“卮言”刍议[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228-229.
3
周其伦.
酒是一包“药”[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4(6):125-126.
4
张兴国.
从反思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看普遍性范畴的意义[J]
.哲学研究,2014(2):18-23.
被引量:10
5
李新灵.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119-122.
被引量:2
6
聂锦芳.
确立对学术的敬畏与尊重——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J]
.天津社会科学,2005(5):9-16.
被引量:6
7
李珺平.
从李贽剖判孟轲谈开去——兼及王安石朱熹等[J]
.社会科学论坛,2010(23):4-14.
被引量:1
8
葛鲁嘉.
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与实证的科学心理学的关联[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34(2):27-32.
被引量:9
9
杨晓明.
梁启超的理性精神与学术态度[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6-62.
被引量:1
10
不做职场里的“牢骚族”[J]
.领导科学,2015(19):60-60.
东岳论丛
200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