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婚剩现象”的原因与功能分析——婚姻家庭神圣殒落与价值重构的过渡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当代中国独特的"婚剩现象"是一个"社会事实"。以祭祀祖先和传宗接代为主要目的的婚姻家庭曾经是神圣的,是不可推卸的人生责任,履行了义务的成员在这个生生不息的系统中获得了存在感与永恒感。由于"土改"过程中"挖祖坟"等清算地主的行为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原因,祖先和子孙都不再神圣,婚姻家庭的神圣亦随之殒落,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社会暂呈晚婚(甚至不婚)趋势。相应地,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作为主要力量形成婚压潮流。晚(不)婚潮流和婚压潮流交织而成独特的"婚剩现象"。"婚剩现象"是婚姻家庭神圣殒落与价值重构之间的过渡,在婚姻家庭价值观失范时,整束了蠢蠢欲动的偏轨群体,促使重构婚姻家庭价值观,也是婚姻家庭价值(不均衡)多元化的开端。
作者 邓焱
出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6-45,共10页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赵炎.宋代为何多“剩女”[J].文史博览,2011(3):54-55. 被引量:1
  • 2郑丽萍.宋代男女初婚年龄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3):118-124. 被引量:12
  • 3[美]罗斯·埃什尔曼.家庭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 4翟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 5杨懋春.中国的家族主义与国民性格[C]//刘志琴.文化危饥与展望:台湾学者论中国文化(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343.
  • 6[日]滋贺秀三 张建国 李力.中国家族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7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 8[法]让·克洛德·布罗涅.廉耻观的历史[M].李玉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 9[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M].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27.
  • 10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二级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