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刑法哲学角度界定犯罪的本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刑法哲学,也称为刑法法理学,它是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刑法学理论背后所蕴藏的法理的学科。刑法哲学是刑法学的基础,它与刑法学的关系,是一种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犯罪的本质作为犯罪论的基础,决定了何种行为为犯罪行为,是否应当追究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等,这直接关系到刑罚论中具体的刑罚设置。文章将力图站在刑法哲学的高度上,深入分析犯罪的本质问题,阐述法益侵害说在界定犯罪本质上的合理性。
作者
王晓萌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鄂州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24-26,共3页
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犯罪
本质
刑法哲学
法益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5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英]边沁.立法理论一刑法典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185.
2
李治,彭科,萨泰.
犯罪的本质新论——“刑法法益侵害说”[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4):92-95.
被引量:2
3
廖瑜.
从狭义刑法学技术层面看犯罪本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2):135-138.
被引量:2
4
[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58.
5
[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3.
6
[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1.
7
[日]久礼田益喜.日本刑法总论[M].日本:严松堂,1925.
8
张明楷.外国刑罚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79—382.
9
[日]大琢仁.刑法概说(总论)[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
[日]大谷实 黎宏译.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66.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周光权.
公众认同、诱导观念与确立忠诚──现代法治国家刑法基础观念的批判性重塑[J]
.法学研究,1998,20(3):30-48.
被引量:36
2
陈金钊.
论法律信仰──法治社会的精神要素[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3(3):1-9.
被引量:42
3
范进学.
论法律信仰危机与中国法治化[J]
.山东社会科学,1997(6):48-51.
被引量:12
4
许发民.
论刑法的伦理品性[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7,19(4):73-76.
被引量:8
5
马荣春.
犯罪本质与本质特征新界说[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2):63-67.
被引量:6
6
冯亚东.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7
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671.
8
[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1.
9
陈兴良.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J]
.法学研究,2000,22(1):3-18.
被引量:370
10
张明楷.
新刑法与法益侵害说[J]
.法学研究,2000,22(1):19-32.
被引量:202
共引文献
554
1
董学文.
“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110-116.
被引量:5
2
马忠红.
双重视角下的侦查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122-128.
被引量:3
3
谢晖.
古典中国法律解释的哲学智慧[J]
.法律科学,2004,22(6):17-26.
被引量:5
4
张明楷.
犯罪论体系的思考[J]
.政法论坛,2003,21(6):25-37.
被引量:48
5
陈家林.
继承的共同正犯研究[J]
.河北法学,2005,23(1):15-19.
被引量:14
6
徐志远.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化的必要性[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5-17.
被引量:1
7
柳祥美.
论人文科学认识的客观性[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1):5-9.
被引量:2
8
周丽昀.
绝对的科学观可能吗?[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4):5-10.
9
宋振武.
认识论在诉讼证明问题上的适用[J]
.政法论坛,2005,23(2):184-188.
被引量:3
10
贾济东.
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及其机能述评[J]
.理论月刊,2005(6):117-120.
1
熊嘉辉,陈玥竹.
浅析中止犯之自动性的外国学说[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4):275-276.
被引量:1
2
巴登郎加.
从刑法哲学视角分析案件——以S案件为例[J]
.商,2016,0(35):266-267.
3
朱颖娜,支起来.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限制[J]
.法律适用,2008(5):36-40.
被引量:1
4
曹晟旻.
“醉酒肇事”可罚性的法理分析——兼论原因自由行为的归责基础[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5):134-135.
被引量:2
5
刘永强.
刑法的机能与作用之辨析[J]
.甘肃社会科学,2005(2):246-248.
被引量:2
6
刘远.
有组织犯罪概念的刑法哲学分析[J]
.法学家,2008(3):14-18.
被引量:2
7
李翔.
对刑法正当性的追问与反思[J]
.湖南社会科学,2009(6):205-207.
被引量:1
8
陈兴良.
刑法价值序说[J]
.法学,1996(10):17-19.
被引量:4
9
宋健强.
死刑的立法技术特征[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45-50.
10
魏干.
贝卡利亚为何而生[J]
.方圆,2011(4):68-69.
鄂州大学学报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