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韦勒克关于文学外在关系的阐释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雷·韦勒克是西方 2 0世纪形式派美学和文艺理论的集大成者 ,但他融合了文艺社会学、结构主义、符号论和现象学的美学理论成果 ,一方面使形式派美学和文论更加系统化和完整化 ,一方面也使他的理论内涵更丰富、更复杂 ,大大超越了形式派美学。当然 ,由于种种原因 。
作者
周颖君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
出处
《东岳论丛》
2001年第5期129-131,共3页
DongYue Tribune
关键词
雷·韦勒克
文学
文学的外在关系
形式派美学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雷·韦勒克 奥·沃伦 刘象愚.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4.188.
共引文献
43
1
张家恕.
文学创作的历史惯性与文学批评的历史惰性[J]
.中国文学研究,2004(3):27-29.
被引量:1
2
陈学广.
文学语言:符号形式与符号意义[J]
.学习与探索,2005(3):157-161.
被引量:3
3
王毓红.
《文心雕龙》体裁论:历时态的特质与分类空间[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4):9-11.
4
李妍妍,董晔.
伦理·自然·浪漫——卢梭文艺价值观探微[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9-14.
5
饶芃子,李砾.
《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诗学意义之比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1-6.
6
徐世博.
《猫的摇篮》中后现代框架下的现代性[J]
.学术交流,2007(7):166-168.
被引量:1
7
陈军.
对“文学性蔓延”争论的再认识[J]
.学术论坛,2007,30(10):154-157.
被引量:3
8
徐锡祥.
文学的文化政治适应性:《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的接受[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1):76-80.
被引量:8
9
陈军.
“文学性”内涵新论——文类意识对“文学性”内涵研究的启示[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29(1):140-146.
被引量:4
10
王齐洲,姚娟.
小说观、小说史观与六朝小说史研究——兼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有关论述[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62-6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3
1
李凤亮.
功能·尺度·方法:文学批评何为——重读韦勒克札记[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9(4):111-122.
被引量:1
2
韩廷俊,魏巧之.
韦勒克的文学价值论[J]
.常熟高专学报,2004,18(5):82-84.
被引量:1
3
支宇,罗淑珍.
西方文论在汉语经验中的话语变异──关于韦勒克“内部研究”的辨析[J]
.外国文学研究,2001,23(4):15-22.
被引量:10
4
董学文,李龙.
雷·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11-16.
被引量:1
5
陈开晟.
文学本体论的探寻、坚守与反思——重读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J]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6):70-73.
被引量:2
6
佘烨.
论韦勒克融合文学“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尝试[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33-61.
被引量:2
7
尉天骄.
文学批评:批评什么和怎样批评?——借鉴韦勒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4):85-89.
被引量:1
8
支宇.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韦勒克文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核心[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67-71.
被引量:4
9
周颖君.
韦勒克的文学本体观[J]
.思想战线,2001,27(3):78-81.
被引量:1
10
刘上江.
关于转型期文学价值取向的思考——解读韦勒克、沃伦[J]
.学术论坛,2001,24(4):95-9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凌英菲.
新时期韦勒克《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再版及其研究情况[J]
.宜宾学院学报,2006,6(7):74-76.
1
“知性不能掌握美”[J]
.文艺理论研究,1982(4):117-117.
2
刘冬霞.
浅析韦勒克的文学本体观[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1):138-139.
3
叶竹钧.
不凡的境遇,时代的足迹——从李清照词看其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38-43.
4
剥、士聪.
韦勒克文学作品层次论[J]
.绥化师专学报,2003,23(3):69-71.
5
苏敏.
从《离骚》选段解读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10):86-87.
6
张旭春.
寓言与象征[J]
.外国文学评论,2013(3):162-179.
被引量:1
7
杨深.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西方20世纪文学回眸(下)[J]
.人民论坛,2002(4):39-41.
8
孙亦平.
接受与传播:相互依存的内外模式——也论"影响研究[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4(2):59-62.
9
胡博.
新月派前期的“文学梦”[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2):67-88.
被引量:6
10
白寅.
“言意之辩”与符号论的困境[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3):398-401.
东岳论丛
200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