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老庄之“道”的本体意蕴及其意义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作为先秦道家哲学的核心范畴,集中表征了道家哲学的特有品质,它内在地具有抽象与具体、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特性,即道不仅具有先天地生、独立自存、生发万有、周流万物、恒常不变的形而上本性,而且也是以道观物、以道论世、以道塑人地理解和把握人及天下万有的本根和依据,尤其对人的生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与西方哲学的"存在"具有形而上的相关性。
作者 李凌云
出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8-30,共3页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存在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刘笑敢.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J].中国哲学史,2002(1):32-40. 被引量:38
  • 2许抗生.帛书老子注释与研究(增订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 3[日]金古治."无"的思想之展开一从老子到王弼[M].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4朱伯毙.老庄哲学中有无范畴的再检讨[M].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辑)[M].北京:三联书店,1998.140、134.
  • 5[瑞士]荣格.集体无意识的象征[M].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90.
  • 6成中英.世纪之交的抉择--论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180.
  • 7王弼注.老子道德经[A].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8海德格尔.形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2.
  • 9张岱年.释“天”、“道”、“气”、“理”、“则”[A].中国哲学范畴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2.
  • 10洪汉鼎.理解与解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51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