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经营”与“制作”——《星洲日报》青少年创作版与马华文学思潮嬗变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代马华文学思潮的演绎呈现出从"马华文学"到"文学马华"或者说从传统审美范式向现代审美范式的转换。这种转换固然是由于马华文学精英的强力导引,但是由文学副刊长期"经营"与"制作"培养出来的马华文学新秀群体的创作是驱动马华文学思潮嬗变的强劲后浪。"茅草行动"后复刊的《星洲日报》副刊以分层梯度设置的形式培育这批同时是文学消费群体的文坛新生代。以青少年创作版位《梦想家》和《后浪》为样本观察,这群文学新客普遍使用笔名进行隐身、匿名书写,以大胆新锐的先锋姿态进行现代后现代美学实验,某种意义上酿成九十年代以来马华文学"辣味"论争的"民意"基础。
作者 易淑琼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年第1期60-67,共8页 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项目号:11&ZD111)子课题"海外华文文学的跨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8

  • 1《刊头语》,《星洲日报》2001年5月3日.
  • 2罗罗:《文学,以你为荣》,《星洲日报》2008年5月6日.
  • 3孙松清:《(名家评后浪特辑)编后语》,《星洲日报》2005年12月29日.
  • 4孙松清:《文字就该像把刀》,《星洲日报》2005年10月6日.
  • 5"摇摇头八字辈特辑"编者语,《蕉风》2006年第495期.
  • 6木焱:《执行编辑手记:为八字辈喝彩,摇头!》,《蕉风》2006年第495期.
  • 7伍燕翎:《后浪"三不"》,《星洲日报》2007年11月20日.
  • 8《星洲副刊2000变脸行动·新新人类,今天登场!!!》,《星洲日报》2000年8月3日,副刊广告版.
  • 9张光达:《马华八字辈发声:以495期(蕉风)特辑为例》,《蕉风》2006年第496期.
  • 10黄锦树:《马华文学与文艺青年--阅读(蕉风)有感》,《星洲日报》2007年9月3日.

二级参考文献18

  • 1麦克昂.《桌子的跳舞》[J].创造月刊,1928.
  • 2鲁迅.《门外文谈·不识字的作家》,《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3《罗兰·巴特随笔选》第296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 4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卷5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 5王钝根.《礼拜六<出版赘言>》[J].礼拜六,1914.
  • 6陆侃如.《卷施·再版后记》,上海北新书局1928年版.
  • 7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时事新报·学灯》,1922年版.
  • 8郭沫若.《编辑余谈》[J].创造,1922:8-8.
  • 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 10《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1)第30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