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隐逸文化视域下的陶渊明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隐逸文化造就了陶渊明,陶渊明成为了隐逸文化的符号标志之一。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有着浓厚的隐士情结。从生平经历和出处抉择看,他几经矛盾,终于做了一个归耕田园的隐士;从诗赋文创作看,他引用了大量的隐逸文化典故;从传统隐逸文化原型看,他体现了儒家手段式的待时之隐和道家目的式的适性之隐的结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捍卫了人格自由和尊严,为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构建起了一个精神家园。
作者 霍建波 徐洁
机构地区 延安大学文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1-93,共3页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2014年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陕西历代隐士研究"(14JK181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 2霍建波.论隐士的四大文化原型[J].求索,2010(12):245-247. 被引量:3
  •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 4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5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
  • 6吴言生.论禅宗所谓“本来面目”[M].晋阳学刊,1999(3):38.

二级参考文献2

  •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年版..
  • 2朱谦之.《老子校释》[M].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5页.

共引文献2628

同被引文献33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