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走出“自我”迷执,走向社会关怀——简论佛家以“无我”为教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代以降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哲学理论上的建树者,可以追溯到笛卡儿,西方以其为代表的思想家们习惯于取知识理性为入路,通过剥离与"我"相关的种种经验性的内容而孤悬地设定一个"我"、"自我"。近现代以来,人们以这样一个"我"为中心,为这样一个"我"而生存,藉这样一个"我"的眼光看"他人"与"世界","我"、"他人"、"世界"均被扔进了人欲横流、干戈并起的漩涡。尔后,为了平衡不同个人、集团、社区、国家、民族的欲望冲突,人们不得不制定一些公共的规则;公共规则不能有所偏袒,必以"价值中立"为基石;"价值中立"意味着排斥价值信念,价值信念由是进一步被掏空。"主体自我"的过分扩张与精神价值的失落便成了现代社会一体而两面的事。现在是到了走出"自我"迷执的时候了。如何走出"自我"迷执,佛家的"无我"教法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认识的与实践的导引方向。正是在这点上,我们看到了佛陀以"因缘"、"无常"为教,把个人放入社会、历史与价值变迁中谈论"无我"——"自我"问题所提供的思想意义。
作者 冯达文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船山学刊》 2015年第2期78-82,共5页 Chuanshan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册,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27、91页.
  • 2笛卡儿:《论方法》,见《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68—369页.
  • 3《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第二卷,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4年,第15页.
  • 4觉音.《清净道论》卷十八.中译本,叶均译,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基金委员会,第557 —558页.
  • 5《大正藏》册二,第84页中.
  • 6《杂阿含经》卷十三,《大正藏》卷二,第92页下.
  • 7《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第02册,第06页中.
  • 8黄俊威著.《无我与轮回》,台湾国光出版社,1995年版,第91页.
  • 9[美]杰米·霍巴德、保罗·史万森主编,龚隽、冯焕珍翻译.《修剪菩提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 10《太虚大师全书》第五册,第173—174页.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