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主义”辩证
被引量:5
Justification of "Perspectivism"
出处
《东南学术》
2002年第3期138-139,共2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5
-
1阿尼克斯特,谢天振,鲁效阳.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在文艺学对象与方法问题上的分歧——评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J].文艺理论研究,1983(4):74-84. 被引量:1
-
2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43.
-
3[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五卷[M].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313.
-
4T. S. Eliot. Selected Essays [ M ] : London: Faber and Faber Limited, 1932: 281 - 305.
-
5[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文艺复兴与巴洛克[M].沈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97,206,260-262,193.
-
6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M].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85.
-
7WiUiam Epson . Seven Types Of Ambiguity[M]. London: Chatto and Windus, 1949:PXII.
-
8[美]雷纳·韦勒克.批评的概念[M].张今言,译.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105,37.
-
9[美]雷纳·韦勒克.文学理论[M].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3:36,146-147.
-
10支字.文学批评的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
1王佳佳.文学的纯文学研究——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64-65. 被引量:2
-
2刘培群.论韦勒克对“文学批评”的界定[J].北方文学(中),2013(8):129-129.
-
3刘震.“透视主义”:范式纠缠中的困境[J].东南学术,2002(3):141-143.
-
4杨冬.韦勒克的批评史研究方法述评[J].文艺理论研究,1999(4):19-24. 被引量:7
-
5杨钧.从价值与结构角度理解“透视主义”[J].东南学术,2002(3):139-141.
-
6郝运慧,郭棲庆.“平衡的眼”与生命的救赎——尼采透视主义视阈下的《白鲸》中伊什梅尔形象探究[J].外语研究,2015,32(3):92-96.
-
7尚菲菲,高霞.韦勒克的透视主义解读[J].学术探索,2015(4):104-107.
-
8耿涛.从接受走向超越接受[J].东南学术,2002(3):144-147. 被引量:1
-
9尹建民.艾略特的诗歌理论与新批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8(1):41-46. 被引量:1
-
10贾振勇.如何“透视主义”的透视鲁迅——对文学史述史机制中有关鲁迅评价的几点反思[J].鲁迅研究月刊,2011(1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