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和还是君主——重思民国初期关于国体问题的论争(1915-1917)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许纪霖认为,民初政治混乱的原因在于国家权威缺位,各方政治势力争夺的仅是权力,而一再错失重建国家权威的机会。沈洁认为,民初的多头权威,北洋与民党、北洋内部、民党内部的多重缠斗,致使政治走向无序和无休止的争端。宋宏认为,民国初年的君主立宪论即旨在回应国家权威缺位的问题,有相当的民意基础,然而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现实困难,终归于失败。严泉梳理了民初要求地方分权的省宪主张,认为1923年民国宪法已经创设了一种体现中国特色的联邦分权制度,然而这种制度建构尝试很快被国民革命打断。瞿骏认为,现代中国国家认同塑造过程中,多看重民族主义之"可贵",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全力使民众知晓民族主义之"可贵",却较少去普及民族主义之"可爱"。 Xu Jilin believes that the politics of the early stage of the National Period was at chaos because a lack of the authority of the state. What the political forces scramble was only the political power, resulting in the chance of re-construct the authority of state time and again. Shen Jie holds that it was the multiple authorities, i.e., a multi-layer scramble between warlords and KMT, between the warlords, and among KMT factions, caused endlessly political disorder. Song Hong puts up that the suggestion of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had an obvious ground of public opinion, but it failed because of many difficulties in reality. Yan Quan mentioned the advocate of provincial constitution for local power in early national period, and believes that, in 1923, the National Constitution had created a federal power divis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it was soon disrupted by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Qu Jun points out that in the process of molding a state identity in modern China, the 'treasure' of nationalism wa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and its 'loveliness' was neglected..
作者 宋宏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7,24,共5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君主制 共和国 民国初期 国体 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 政治原则 中国 Revolution of 1911,state authority,state power,state identity,national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解析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第148页.
  • 2刘师培.《国情论》(1915年8月31日),万仕国辑校.《刘申叔遗书补遗》(下),扬州:广陵书社,2008年,第1326页.
  • 3康有为.《共和评议>,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十一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67页.
  • 4陈独秀《驳康有为〈共和评议 >》,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99页.
  • 5李剑农.《国体与政治》(篇上),《新中华杂志》第1卷第4号,1916年1月.
  • 6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大中华》第1卷8期,1915年8月.
  • 7亓冰峰.《清末革命与君宪的论争》,台北:“中研院”近史所专刊,1966年.
  • 8潘光哲.《“国父”形象的历史形成》,《第六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父纪念馆,2003年.
  • 9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917年5月1日),《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3页.
  • 10林来梵.国体概念史:跨国移植与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2013(3):65-84. 被引量:58

二级参考文献24

  • 1乔琪.论一九一五年“国体”之争[J].史学月刊,1992(5):60-65. 被引量:1
  • 2萧延中.论梁启超对早年毛泽东的影响[J].近代史研究,1988(1):133-154. 被引量:7
  • 3何华辉,许崇德.国体的新规定 政体的新发展——读宪法修改草案的一点体会[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2,36(4):1-6. 被引量:5
  • 4李龙,周叶中.宪法学基本范畴简论[J].中国法学,1996(6):63-71. 被引量:98
  • 5彭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1982年11月26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王培英编:《中国宪法文献通编》,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57页.
  • 6陈玮芬:《“天命”与“国体”:近代日本孔教论者的天命说》,张宝三、杨儒宾编:《日本汉学研究初探》,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4年,第75页.
  • 7长尾龙一:『穗积宪法学杂记』,『法哲学年报』1969年号(1970年).
  • 8伊藤博文:《日本帝国宪法义解》,沈绂译,戴昌熙编:《日本宪法义解》,上海:金粟斋译行,光绪辛丑年,第1页.
  • 9古德诺:《变更国体论》,寉唳生编辑:《最近国体风云录》,第26页以下.
  • 10斐丹:《国体明征运动的透视(东京通信)》,《申报月刊》1935年第4卷第12期.

同被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