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齐文化视角看《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齐文化是一种独具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神秘性和智慧性等特征,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人物自由开放、浪漫神秘、才智兼备,包蕴着丰富的齐文化内涵。挖掘其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可以从齐文化影响的视角探讨聊斋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
作者
赵霞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100,共5页
DongYue Tribune
关键词
齐文化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颜炳罡,孟德凯.
齐文化的特征、旨归与本质——兼论齐、鲁、秦文化之异同[J]
.管子学刊,2003(1):36-43.
被引量:18
2
[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国学网.
3
[汉]刘向:《战国策》(卷十一)齐四,国学网.
4
[清]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4页.
5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6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国学网.
7
黎翔凤.《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249-1250页.
二级参考文献
1
1
丁冠之等.秦汉齐学[M].齐鲁书社,1997年6月.
共引文献
43
1
林鹏旭.
《管子》与《商君书》经济思想之差异分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2):102-106.
被引量:1
2
郭梨华.
《亘先》及战国道家哲学论题探究[J]
.中国哲学史,2008(2):34-45.
被引量:5
3
王新春.
哲学视域中《管子》的牧民思想[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3):1-7.
被引量:3
4
王兆立,于成宝.
先秦社会请罪现象略论[J]
.东岳论丛,2009,30(7):177-179.
5
刘康德.
一“朴”二主,“朴”随哪“主”?——诉“朴”[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2):80-85.
被引量:1
6
种效博.
东营文化的内涵与应用性开发[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18-22.
被引量:6
7
张爱美.
“黄河口文化”内涵及发展刍议[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25(1):68-71.
被引量:1
8
王恒升.
从齐文化的角度看莫言创作[J]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5):20-23.
被引量:2
9
朱红林.
《周礼》“六计”与战国时期的官吏考课制度[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2(1):52-58.
被引量:5
10
孟文彬.
齐文化视野的文学创作及其审美风格:张炜与莫言[J]
.重庆社会科学,2012(8):66-7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86
1
郑铁生.
《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形式的探析[J]
.蒲松龄研究,2001(4):40-55.
被引量:6
2
黄万华.
20世纪美华文学的历史轮廓[J]
.华文文学,2000(4):44-49.
被引量:13
3
张晓平.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论菲律宾华文诗人明澈乡愁诗的文化意象[J]
.华文文学,2007(4):42-44.
被引量:1
4
于天池.
《聊斋俚曲》的创作及其成就[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3):25-34.
被引量:1
5
周生杰.
徽商刊刻明清小说的心理认同与文化意义——以鲍廷博襄刻青柯亭本《聊斋志异》为中心[J]
.文学评论丛刊,2013(1):107-111.
被引量:1
6
张鸿魁.
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J]
.语言科学,2005,4(4):76-82.
被引量:4
7
刘智.
美国文化的《圣经》语境[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4):86-90.
被引量:4
8
钱超英.
流散文学与身份研究——兼论海外华人华文文学阐释空间的拓展[J]
.中国比较文学,2006(2):77-89.
被引量:42
9
陈爱敏.
流散者的困惑——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母亲形象解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30-32.
被引量:11
10
屈小玲.
法国高校《聊斋志异》研究及其他[J]
.文学遗产,2011(1):152-15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乔媛.
当代飞散译者宋德利《聊斋志异》英译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和疏离[J]
.中国比较文学,2018(3):66-83.
2
曹世瑞.
2011—2017:《聊斋志异》研究的四个热点与两个方向——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的分析[J]
.河北学刊,2019,0(5):145-1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康兆庆,张慧娟,唐月美.
从《聊斋志异》看华北契约文化及蒲松龄契约意识[J]
.蒲松龄研究,2021(4):18-27.
被引量:1
1
李晓燕.
齐文化对莫言笔下女性人物创作的影响研究[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5(5):71-74.
2
王冰.
我的散文观[J]
.广西文学,2007(9):85-85.
3
孙鸿.
“文以气为主”——论曹丕“文气”说的美学意义[J]
.安康师专学报,2006,18(5):46-48.
4
沈奇.
不可或缺的浪漫与梦想——关于新诗与浪漫主义的几点思考[J]
.中外诗歌研究,2012(3):18-19.
5
刘艳玲.
英子与婴宁[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59-64.
6
李巍.
永恒的美,穿越的爱——蒲松龄《聊斋志异》赏析[J]
.神州,2012(07Z):6-6.
7
赵倩倩.
《聊斋志异》中奇女子之形象[J]
.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5):180-180.
8
陈炎.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思想境界──对明清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与文学现象的考察[J]
.蒲松龄研究,1994(4):5-25.
被引量:2
9
金荣.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美之表现[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4-77.
10
李云峰.
浅谈《聊斋志异》的讽刺手法[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94-96.
东岳论丛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