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理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众多企业和机构聚集在一起有利于获取创新资源。创新资源越容易获取,创新就越有优势。
作者
王旭升
机构地区
沈阳大学
出处
《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2期28-30,共3页
Chinese and Foreign Entrepreneur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YJA79013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产业自主创新
协同发展
技术创新
创新资源
企业
分类号
F276.44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赵维双,杨明靖.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辽宁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
.经济师,2012(9):188-189.
被引量:2
2
吴芷静.
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
.商业时代,2011(9):116-117.
被引量:6
3
于江.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08(12):41-44.
被引量:13
4
董国娟.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经贸导刊,2010(6):54-54.
被引量:4
5
王玲.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1):96-98.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刘淑茹,冯云廷.
转包关系与东北产业集群的形成[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5(5):46-48.
被引量:3
2
袁培红,樊浩峰.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J]
.宏观经济管理,2005(4):48-49.
被引量:4
3
李春风,单瑜.
高新技术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22(2):116-120.
被引量:5
4
Michael E. Porter. Cluster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11) : 12 -24.
5
Saxenian A.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 M ]. Cambridg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57 - 60.
6
Barney,J. B. Firm Resources &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5, (17) : 102 - 109.
7
刘晓丹,张军涛,刘建国.
“五点一线”战略背景下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地方财政研究,2008(11):54-58.
被引量:4
8
黄涛,王祥伟.
辽宁产业集群的演变升级问题研究[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25(6):22-25.
被引量:4
9
宫秀芬.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党政干部学刊,2009(9):36-38.
被引量:7
10
王玲.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1):96-9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0
1
叶华光.
横向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09,9(8):19-24.
被引量:1
2
孙兵.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纺织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纺织教育,2011,26(1):34-36.
被引量:5
3
何艳,黄涛.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集聚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3):93-95.
被引量:3
4
吴芷静.
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
.商业时代,2011(9):116-117.
被引量:6
5
穆红,陈珊.
基于“岗位导向、工学一体”服装专业群构建与实施[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41(6):113-115.
被引量:2
6
毛才盛.
大学科技园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子分析与评价[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18-21.
7
任雪,迟文成,许耸石.
辽宁产业集群现状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9):11-13.
被引量:2
8
徐莉,张思琴,赵季辉.
小微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及对策分析[J]
.科技广场,2014(3):123-127.
被引量:2
9
霍艾湘,赵常兴.
基于第三方管理模式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4,32(4):24-27.
被引量:2
10
谢宗晓,林润辉,李康宏,丘东.
协同对象、协同模式与创新绩效——基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1):63-74.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1
1
冯艳飞,江小明.
基于项目合作的企业技术能力提高模式[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0):125-127.
被引量:7
2
蔡惠芬,张建三,魏大鹏.
丰田供应商关系战略的演变[J]
.商业时代,2006(24):34-34.
被引量:3
3
高雪莲.
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以高科技产业集群为例[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4):100-105.
被引量:6
4
王明华,高勇.
企业集群知识溢出对创新的影响[J]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2):139-140.
被引量:2
5
李卫国,钟书华.
创新集群绩效评价:以欧洲IT集群为例[J]
.科技与经济,2010,23(3):15-18.
被引量:6
6
马力,臧旭恒.
企业衍生:高技术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J]
.现代经济探讨,2012(4):37-40.
被引量:8
7
杨勇,周勤.
集群网络、知识溢出和企业家精神-基于美国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证据[J]
.管理工程学报,2013,27(2):32-37.
被引量:16
8
陈福娣.
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的途径、效应与对策分析[J]
.商业时代,2014(13):115-116.
被引量:2
9
冯彩玲,张丽华,时勘.
领导风格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吗?——企业家导向的跨层次调节作用[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3):62-73.
被引量:26
10
吴林海.
论硅谷的创新模式及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8):51-5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李宇,芮明杰,陈帅.
论有意识的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促进机制——基于集群衍生的视角[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3):141-154.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寸守栋.
国际人才集聚的异质性科创机制研究——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例[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9):87-92.
被引量:1
2
张玲,王珺,李雪灵.
知识社会化、网络位置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基于知识流动双向性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140-148.
被引量:5
3
夏天添,张振铎,万鹏宇.
“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经验取样法的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9):105-112.
被引量:26
4
寸守栋,姚凯.
基于人力资本价值链理论的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21):46-55.
被引量:9
5
郭本海,彭莹,薛会娟.
知识互溢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功能演化GERT网络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65-74.
被引量:10
6
曾婷.
产业集群如何向创新集群转化?[J]
.科技和产业,2021,21(1):24-29.
被引量:2
7
梁永福,曾子欣,杨露.
集群企业的并购行为与生产效率[J]
.产经评论,2021,12(3):22-37.
1
王旭升.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对策建议[J]
.消费导刊,2015,0(3):239-239.
2
任立媛.
当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4(6X):27-27.
3
梁文萍.
促进技术创新需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J]
.电子知识产权,2001(7):8-8.
4
姚忠烈.
抓好质量监督,促进技术监督工作全面开展[J]
.技术监督与服务,1991(4):28-30.
5
程鹏,安景文.
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J]
.现代商业,2010(11):98-99.
6
李振湖.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J]
.山西科技,2006(6):9-11.
被引量:1
7
郝宇,陈芳.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组织模式探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6):69-71.
被引量:12
8
陈爱萍,马有才.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的关联性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1):364-365.
被引量:10
9
刘本玲,马有才.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协同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5):71-73.
被引量:15
10
盛世豪,王立军.
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与成长机制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4,17(3):31-35.
被引量:13
中外企业家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