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精神守望与文体探索——评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商州》、《浮躁》,到《秦腔》、《古炉》、《带灯》,从初入城市后在城市与乡村间的徘徊、疑惑与苦恼,到对乡村的毅然重返重新发现,贾平凹始终割舍不下对那片乡土的无限怀恋,生发出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落后与文明间的迷茫,他的作品中一直在叩问一个问题:"乡土中国走向现代经历了怎样的创痛?"a《老生》是贾平凹继《秦腔》、《古炉》、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6,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陈晓明:《他能穿过‘废都’,如佛一样--贾平凹创作历程论略》,载李伯钧主编.《贾平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7页,第25页.
  • 2谢有顺:《贾平凹小说的叙事伦理》,李伯钧主编.《贾平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02页.
  • 3李星:《贾平凹(老生):山水不老,人情弥新》,载《文艺报》2014年10月17日第3版.
  • 4李遇春:《“说话”与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文体美学--从(废都)到(带灯>》,李伯钧主编.《贾平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25页,第127页,第130页,第132-133页,第134页.
  • 5韩鲁华:《论(带灯)及贾平凹中国式文学叙事》,载李伯钧主编.《贾平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62页.
  • 6程德培:《镜灯天地水火--贾平凹(带灯)及其他》,李伯钧主编.《贾平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4页.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