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代文学“兴趣点”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切实增强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是当前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兴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古代文学“兴趣点”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全面把握学生、教师、课程三个层面的兴趣点,达到三位一体,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作者
杨智
机构地区
汉口学院文法学院
出处
《汉口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JOURNAL OF HANKOU UNIVERSITY
基金
2014年汉口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改革视野下古代文学“兴趣点”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
“兴趣点”教学模式
兴趣教学
古代文学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96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李新宇.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反思[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83-85.
被引量:16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3
郭戈.
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
.教育研究,2012,33(3):119-124.
被引量:75
4
杜威教育文集(第一卷)[M].吕达,刘立德等,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0-54.
5
张金明.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J]
.教学研究,2004,27(3):241-24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刘宝存.
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0):60-62.
被引量:161
2
何玉兰.
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1):98-101.
被引量:5
3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1982.
4
卢梭.爱弥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5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A].杜威教育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
杜威.学校与社会[A].杜威教育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
杜威.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A].杜威教育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8
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A].梁启超作品精选[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9
克伯屈.教育方法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34-165、136、78-79、126.
10
卢溶.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7-48.
共引文献
1967
1
梁涌.
“忠诚”语境中的道德意蕴[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101-104.
被引量:4
2
陈学凯.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平衡机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0-74.
3
刘飞滨.
文人·儒家思想·游侠精神[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54-59.
被引量:4
4
武东生.
孔子的道德修养论作为“为己之学”的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4-29.
被引量:3
5
胡敕瑞,舟人.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J]
.古汉语研究,2004(3):80-85.
被引量:8
6
陈蒲清,舟人.
论《论语》中的“殆”以及“对文见义”[J]
.古汉语研究,2004(3):86-88.
被引量:6
7
张节末,杨辉.
“移风易俗”: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5):35-43.
被引量:7
8
李承贵.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智关系论[J]
.齐鲁学刊,2001(2):5-13.
被引量:1
9
杜豫.
品质行为的总抽象──释《论语》中的“德”[J]
.齐鲁学刊,2001(2):20-24.
被引量:1
10
彭永捷.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J]
.文史哲,2001(2):36-42.
被引量:25
1
杨智.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实现“两大转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汉口学院学报,2012,5(4):55-58.
2
陈桂成.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调查问卷汇总分析[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B06):6-9.
被引量:3
3
李荣.
“先在”知识积累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61-62.
4
张永文.
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研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5):106-108.
被引量:7
5
汪萍.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
.成功,2010(1):240-242.
被引量:3
6
何尊沛.
大力实行“因材施教”,深化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系列论文之二[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82-85.
7
王卫波,崔军红.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古代文学教学[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2):62-64.
被引量:1
8
黄海艳.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高职高专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时空,2011,7(7):40-41.
被引量:2
9
戴新虹,李威.
古代诗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110-111.
10
贺洪军.
高校古代文学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10):320-320.
汉口学院学报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