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轼晚年诗歌中的道教环境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苏轼作为北宋三教调和的代表,其思想中存有道教的因子。究其一生,他仕途坎坷,命运波折,思想和创作中道教的成分也越来越浓,特别是在被贬岭海以后,对仕途的失望和对每况愈下健康状况的担忧,常常促使其投向道教。东坡晚年诗歌中,经常会出现关于道教环境词汇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想摆脱现实、羽化升仙的愿望。
作者
安丽霞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第4期33-34,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苏轼晚年诗歌
神仙
丹道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宋·苏轼撰,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宋·苏轼撰,清·冯应榴辑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苏轼诗集合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
葛兆光.想象力的世界[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
4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5
陈平原主编,葛兆光著.中国宗教,学术与思想散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
胡浮琛,吕锡琛.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丹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
雷晓鹏.
苏轼的道教审美人格理想[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32-35.
被引量:7
8
李豫川.
苏轼与道教[J]
.中国道教,1996(2):19-22.
被引量:3
9
郭鹏.宋诗革新与淡泊精神[J].人民政协报·学术专刊,1999,(19).
10
王文诰校笺.《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本.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苏轼文集:第5册[M].孔繁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苏轼诗集:第7册[M].孔繁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
3
苏轼诗集:第5册[M].孔繁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苏轼诗集:第4册[M].孔繁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5
王玄览.玄珠录[M]//道藏:第23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621.
6
苏轼文集:第6册[M].孔繁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2355.
7
苏轼文集:第4册[M].孔繁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1615.
8
苏轼诗集:第1册[M].孔繁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97.
共引文献
29
1
查庆,雷晓鹏.
白玉蟾道教美学思想简论[J]
.宗教学研究,2008(3):173-176.
被引量:2
2
蒋振华.
道教步虚词及其对文人创作的影响[J]
.社会科学研究,2007(4):180-184.
被引量:3
3
蒋振华.
宗教与文学的玄想契合——论上清道修炼方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影响[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9-95.
被引量:1
4
戴建国.
以类书为例看汉宋之间人文的嬗变[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75-78.
被引量:2
5
陈冬根.
陶渊明彭泽辞官别解[J]
.江西社会科学,2010,30(2):116-120.
被引量:5
6
陈妍.
试论唐代艳诗风貌及繁盛原因[J]
.齐鲁学刊,2010(5):129-132.
7
马茂军,黄云.
苏轼:唐宋古文运动的解构者[J]
.中国文学研究,2011(1):105-108.
8
唐少莲.
道家“因”论[J]
.管子学刊,2011(1):88-93.
被引量:1
9
安奇贤.
浅谈庄子对社会众生相的批判[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4):7-11.
10
何泽棠.
宋人注宋诗与“以史证诗”[J]
.天津社会科学,2011(4):104-108.
1
邓姿.
借丹心做诗情 燃生命成韵律——路翎晚年诗歌浅析[J]
.云梦学刊,2003,24(2):69-71.
2
汤其光.
手腕[J]
.意林,2009,0(4):23-23.
3
傅雪霏.
略论王维中晚年诗歌中的儒家文化情怀[J]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27-31.
4
范家进,钱霞.
“有许多阵风都要它抵挡”——略论穆旦晚年诗歌创作的精神资源[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5):31-35.
5
曾思艺.
彭燕郊晚年诗歌的湘楚意蕴[J]
.中国文学研究,2009(1):118-120.
被引量:1
6
黄玲.
寒冷·通透·忧伤——穆旦晚年(1975-1976)诗歌的一种读解[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A6):70-73.
7
朱智勇.
自我之歌·永恒报复·“过客”心态——穆旦1976年诗作新论[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17-20.
8
邱景华.
诞生于世界屋脊的大诗——蔡其矫《在西藏》解读[J]
.福建文学,2002(2):6-6.
9
李夏.
浴火重生的归来诗歌——论艾青晚年诗歌[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2):90-93.
10
徐径.
流亡的命运:关于艾青晚年诗歌艺术价值的重新认识[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0):52-56.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