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之说一直稳居其中,其地位仅次于境界说。王国维致力于如何从狩猎古典的隔转化为融合隔与不隔,并结合高尚之人格和天赋之才能,创造出文学的经典。但是王国维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隔与不隔"的定义,本文试图通过书中所列诗句、其美学追求探寻其"隔与不隔"的理论内核。
作者
储旭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第4期97-98,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人间词话
隔
不隔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彭玉平.
论王国维“隔”与“不隔”说的四种结构形态及周边问题[J]
.文学评论,2009(6):183-189.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滕咸惠.《人间词话新注》(修订本),齐鲁书社1986年版.
2
王国维最初写作.《人间词话》之稿本,凡125则,今藏北京国家图书馆,200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3
朱光潜.《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姚柯夫编.《<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第85,86页.
4
饶宗颐.《人间词话平议》,《文辙--文学史论集》(下),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第743页.
5
刘锋杰,章池.《人间词话百年解评》,黄山书社2002年版,第186页,第186页.
6
吴征铸.《评<人间词话>》,姚柯夫编.《<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第97-98页,第99页.
7
竹内好.《读<王国维特辑>--略谈一种错误倾向,特别是针对同人们》[J].中国文学,1937,(27).
8
日本岸阳子.《竹内好之王国维论-以<人间词话)为中心》,孙敦恒,钱竞编.《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11页.
9
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54页.
10
彭玉平.
《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校订并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3):54-58.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2
1
彭玉平.
《人间词话》手稿结构论[J]
.江海学刊,2011(2):198-205.
被引量:1
2
彭玉平.
“境界”说与王国维之语源与语境[J]
.文史哲,2012(3):37-45.
被引量:10
3
彭玉平.
王国维与陈寅恪的结构、文体观念与文学研究范式[J]
.文学遗产,2012(6):132-140.
被引量:5
4
彭玉平.
关于王国维词学评价的若干问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2):1-11.
被引量:8
5
何润洲.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之论[J]
.青年时代,2015,0(1):19-19.
6
张彩云.
常州派“寄托”说自身演变与20世纪的回响[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3):61-66.
7
刘真睿.
《人间词话》之“隔”与“不隔”美学义发微[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9):20-23.
被引量:1
8
黄佳.
论方文山歌词中的“隔”之美[J]
.北方文学(中),2017,0(8):117-118.
9
罗坚.
加里·斯奈德诗歌之“不隔”[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4):118-123.
10
杨祖望.
《人间词话》中辛弃疾的超拔地位与成因——兼论王国维的评词标准[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1):77-8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张国义.
王国维的治学方法与政治态度[J]
.文史杂志,1993(1):25-26.
被引量:1
2
邹振环.
在翻译与学术研究之间:王国维译述的法学、地理学和心理学著作[J]
.东方翻译,2013(6):23-31.
被引量:3
3
屈睿.
小议“造新词以译名”——以王国维译《心理学概论》为例[J]
.海外英语,2011(12X):199-199.
被引量:1
4
张焕芹.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翻译观探究[J]
.兰台世界,2018,0(8):139-14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郭慧,冷冰冰.
谈王国维心理学译本之“不隔”策略[J]
.海外英语,2021(21):40-41.
1
刘春明.
简谈叶燮及其“源流正变”诗论[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5):170-171.
2
任海良.
严羽“兴趣说”论略[J]
.魅力中国,2013(13):113-113.
3
王晓岗.
中国古典文论的更生之变--论叶嘉莹先生的中西比较诗学[J]
.求索,2008(11):167-169.
4
刘继平.
周来祥文艺美学思想理论内核[J]
.山花(下半月),2010(1):163-164.
5
查清华.
格调论的思维模式[J]
.社会科学战线,2004(6):80-84.
被引量:8
6
张媛.
《人间词话》“隔”与“不隔”的探源[J]
.文学教育,2014(4):16-18.
7
苏丽华.
永远的谪放者——试析屈原的存在限界[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6):42-43.
8
袁晓薇.
论“韵味说”的“味”与“格”——兼论司空图对王维诗歌艺术的理论阐发[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3):78-83.
被引量:3
9
林分份.
论周作人的审美个人主义--兼及对其评价史的考察[J]
.东南学术,2008(3):108-120.
被引量:2
10
荆兴梅.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存在主义解读[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21-24.
被引量:7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