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不同品种间作增产机理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大连市金州区通过选用优良玉米杂交种,优化群体结构,实行平衡施肥,使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根据玉米生育特性和杂种优势的特点,应用血缘关系远缘的不同玉米品种进行间作,隔行去雄的栽培技术,玉米产量增产效果显著.采用这种栽培技术,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只改变种植形式,每公顷增产750~1200kg,增产幅度为10%~16%.现将其增产机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作者
董宁
于长英
李永禄
机构地区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粮油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间作
增产机理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92
1
段鹏飞,刘天学,李潮海.
河南省玉米病害的发生特点和主推品种的田间抗性鉴定[J]
.玉米科学,2010,18(2):117-120.
被引量:6
2
何承刚,黄高宝,辛培尧.
小麦不同施氮时期对间套作小麦玉米品质影响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4):402-404.
被引量:6
3
陈绍江.
培育伴侣品种实现玉米杂交种间优势利用[J]
.玉米科学,2004,12(3):3-5.
被引量:10
4
陈玉香,周道玮.
玉米-苜蓿间作的生态效应[J]
.生态环境,2003,12(4):467-468.
被引量:22
5
李少明,赵平,范茂攀,高世昌,郑毅.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72-574.
被引量:67
6
曹克强,袁会来,曾士迈.
抗感互补型小麦品种混合种植的抗病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2):138-138.
被引量:6
7
胡昌浩,董树亭,岳寿松,王群瑛,高荣岐,潘子龙.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1):63-69.
被引量:141
8
张喜华,史振声.
玉米杂交F_0代的生化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25(2):145-148.
被引量:13
9
苏艳红,黄国勤,刘秀英,刘隆旺.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增产增收效应及其机理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2):210-213.
被引量:23
10
金蕙芬,王国芳,陆春祥.
玉米杂种与其亲本根系活力及三磷酸腺苷酶、核糖核酸酶活性的比较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3):19-2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蔡永旺,张英华,周顺利,鲁来清,王志敏.
利用乙烯利塑造夏玉米凹形冠层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3):90-94.
被引量:27
2
李海军,张丽华,陈玲,郑积德,宋炜,王宝强,张动敏,张文英.
玉米F_0代子粒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5):35-37.
被引量:7
3
刘天学,王振河,董朋飞,李潮海.
玉米间作系统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7,15(5):114-116.
被引量:33
4
郭守兵,冯茹萍,张东升,刘清瑞.
玉米杂交品种混合种植增产效果分析[J]
.种业导刊,2017(4):14-16.
被引量:3
5
段鹏飞,赵地.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抗病稳产生态效应研究[J]
.玉米科学,2017,25(6):107-112.
被引量:5
6
杨海峰,洪德峰,马俊峰,王群,卫晓轶.
DTOPSIS法在分析不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效应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23,39(6):13-1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6
1
洪俊彦,黄仁,黄春颖,王建华,徐一帆,李佩佩,胡渊渊,黄坚钦,李岩.
植物花粉直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植物生理学报,2020,56(2):151-162.
被引量:22
2
雷雲翔,应晓成,沈新平,刘斌,蒋敏.
玉米-大豆间作经济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灌溉排水学报,2023,42(S01):56-60.
被引量:3
3
李河旺,张冬菊,李晓瑞,刘建生.
耐荫型大豆与紧凑型玉米间作模式与推广前景分析[J]
.大豆科技,2008(6):30-31.
被引量:7
4
朱保侠,裴玉贺,郭新梅,张恩盈,刘兰浩,宋希云.
花粉直感对普通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9,17(1):89-91.
被引量:8
5
孙月婷,张宝石,张宇,钟岩,任志勇,修俊杰.
玉米籽粒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J]
.杂粮作物,2009,29(2):68-71.
被引量:6
6
陈国立,宋多义,祁丽敏,刘建娜,李元力,李清峰.
不同玉米品种间作对抗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6):46-47.
被引量:6
7
秦向阳,王晓光,李植,曹敏建,王建辉.
提高地力的玉米群体生理机制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10(2):6-10.
被引量:1
8
宫秀杰,滕云飞,钱春荣,于洋,马军韬.
玉米/辣椒间作复合群体生理效应研究Ⅰ.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辣椒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111-114.
被引量:13
9
边大红,张瑞栋,段留生,李建民,李召虎.
局部化控夏玉米冠层结构、荧光特性及产量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1,26(3):139-145.
被引量:28
10
卫晓轶,张明才,李召虎,段留生.
冠菌素对玉米节间伸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科技导报,2011,29(20):63-67.
被引量:10
1
耿人平,马德利,郑德祥,祁斌,刘铭杰.
糯玉米套棒黄瓜高效栽培[J]
.新农业,2009(7):21-21.
2
邵雪,朱逸筠.
二斑叶螨在甜樱桃园的发生与防治[J]
.中国果树,2010(6):74-74.
3
张海芝,左新丽.
浅谈提高棉花品质[J]
.农业科技通讯,2012(12):184-185.
4
周凤明,王子明,解晓林,陈春,张小慧,王祝彩,温晓慧.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的选育与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112-113.
被引量:5
5
王俊仁,周凤明,吕以忠,解晓林,陈春,张小慧,王祝彩,温晓慧,吕宏飞.
高产、稳产、多抗小麦品种“华麦5号”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
.上海农业科技,2013(1):53-54.
被引量:2
6
姚永升,刘国辉,温景添,李淑卿,李琼,陈职浩,邓日新,曾勇灵.
优质杂交稻“天优998”在梅州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网络信息,2006(2):100-101.
7
马行军,董洪,潘秋生.
华瑞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北方水稻,2013,43(6):64-65.
8
陈风华,吕玉亮,温晓慧,乔江梅,李建芹.
小麦基施硅肥增产效应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1,29(1):47-49.
被引量:11
9
张文杰,赵元凤,宋早芹,孔祥英,尹棣棣,潘良奇.
杂交粳稻甬优2640丘陵山区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
.北方水稻,2015,45(3):49-50.
10
周华迪.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95-95.
被引量:3
农业科技通讯
200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