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唐代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佛教文化交流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隋唐时期是中国与印度佛教文化交流最频繁的时期,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中印之间佛教文化交流的要道之一,表现为不少内地僧人经南方丝绸之路不畏艰险到印度求法,印度高僧也不远万里到蜀地来弘法,同时唐代经南方丝绸之路的中印文化交流对南诏佛教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作者
王韵
机构地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123,共5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唐代
中印佛教文化交流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6
1
新唐书·卷43·地理志下[M].中华书局,1975.1149.
2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81[M].
3
季羡林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卷十[M].中华书局,1985.794,795.
4
义净著,王邦维校注.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M].中华书局,1995.199.
5
义净著,王邦维校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M].中华书局,1988.103.
6
释慧皎注,朱恒夫,王学均,赵益著译.高僧传上册[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386.
7
汶江.历史上的南方丝绸之路[A].江玉祥主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论文集[C].四川大学出版社,1985.
8
资治通鉴·卷199[M].中华书局,2012.6255.
9
汶江.试论道教对印度的影响[A].伍加伦,江玉祥主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二辑[C].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84.
10
孙光宪.北梦琐言[M].北京:中华书局,1960.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祁庆富.
贝叶与中国文化[J]
.云南社会科学,1992(2):51-55.
被引量:1
2
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40册,14106,下同.
3
梅溪后集,卷26,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1册[M].582.
4
宋史,第40册[M].14104.
5
愧瘖集,卷4,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1337册,543.
6
续高僧传,卷2,高僧传合集[M].118.
7
[清]张英.渊鉴类函,卷416,第12册[M].7218.
8
文苑英华,卷850,第6册[M].4489.
9
[明]郎瑛.七修类稿[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632.
10
酉阳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81:177.
共引文献
13
1
吴之清,董麟.
南传佛教对傣族社会经济的作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0):80-82.
被引量:2
2
李土荣,罗文扬,武丽琼,邓旭.
贝叶棕的生长习性和应用[J]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3):89-90.
被引量:1
3
刘峥.
傣族贝叶经的制作工艺及其传承与保护[J]
.现代交际,2013(8):72-72.
4
李然.
温庭筠诗词美学风格浅论[J]
.文教资料,2014(12):1-3.
5
罗群,朱强.
20世纪以来“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述评[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121-131.
被引量:10
6
周伟洲.
“唐蕃古道”与“一带一路”建构中的西藏[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1-3.
被引量:6
7
王韵.
唐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中缅经济文化交流[J]
.中华文化论坛,2016,0(8):52-56.
被引量:3
8
杜文超.
丝路精神之本的求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11):49-50.
9
贾璞.
从考古文物看大理国时期经济发展状况[J]
.中国民族博览,2017,0(5):228-229.
被引量:1
10
王柳,吴雨遥.
云南西双版纳民间贝叶档案文献遗产征集研究[J]
.兰台世界,2017(23):16-18.
同被引文献
25
1
杨德文.
云南大理市下关城北东汉纪年墓[J]
.考古,1997(4):63-72.
被引量:18
2
张增祺.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有字瓦——兼谈白族历史上有无“白文”的问题[J]
.文物,1986(7):39-46.
被引量:4
3
费孝通.
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80(1):147-162.
被引量:464
4
宋伯胤.
记剑川石窟[J]
.文物,1957(4):46-55.
被引量:5
5
劲夫.
西藏佛教发展的几个阶段及特征[J]
.西北民族研究,1991(1):133-146.
被引量:1
6
黄惠焜.
佛教中唐入滇考[J]
.云南社会科学,1982(6):70-78.
被引量:6
7
刘长久.
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内容总录[J]
.敦煌研究,1995(1):95-110.
被引量:11
8
马建春.
唐朝与大食的海上交通[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9(3):33-38.
被引量:4
9
李绍明.
费孝通论藏彝走廊[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1):1-6.
被引量:51
10
李星星.
藏彝走廊的范围和交通道[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22-24.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
1
李晓.
论迦摩缕波国及帕拉国对西南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影响[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0(1).
被引量:1
2
王倩影,程艳梅.
唐代中医学与阿拉伯医学的交流[J]
.亚太传统医药,2023,19(3):1-4.
被引量:1
3
刘大钰,潘曦,周扬.
澜沧江中游少数民族木构架民居的基因多样性调查[J]
.建筑与文化,2024(3):187-19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秀岩,冯冬菲,王艳宏,杨志欣,管庆霞,王锐,冯宇飞,李伟男,张研.
世界四大传统医学教育体系及对中医药教育的启示[J]
.中国医院管理,2024,44(8):84-88.
2
岳书棋.
成都南北朝晚期造像饰耳特征的来源与途径初探[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4(4):59-67.
1
林正秋.
唐宋时期浙江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J]
.海交史研究,1997(1):53-60.
被引量:1
2
曾宏根.
法池寺与盏顶舍利石函[J]
.陕西档案,2002(5):42-43.
3
金富军.
1924年泰戈尔在清华活动考证[J]
.南亚研究季刊,2006(4):60-65.
4
龚泽华,戚永晔.
三教福地[J]
.风景名胜,2009(11):56-61.
5
司开国.
从佛国到人间——杭州飞来峰第68号龛造像浅析[J]
.世界宗教文化,2009(2):43-45.
被引量:1
6
沈立新.
简论古代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J]
.史林,1988(4):123-132.
被引量:2
7
刘伟健,汪昌桥,郑涛.
试论内地省份开展丝绸之路钱币文化研究的新思路[J]
.安徽钱币,2011(3):1-3.
8
由《洛阳伽蓝记》看北魏的中原法化[J]
.法音,1998,0(12):28-29.
9
王涛.
唐代中国与印度、内地与西域文化交流——以毗沙门天王流变为考察个案[J]
.全球史评论,2010(1):209-219.
被引量:2
10
马振犊,夏军.
蒋介石访印前后与各方往来电函一组[J]
.民国档案,1994(3):33-41.
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