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品味文本的“真性情”——理解散文情感的途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之一。然而,笔者在授课及外出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课虽然设计精巧,但并不能与学生形成很好的共鸣,感觉缺少一点“味儿”;而有些课尽管开始有点冷场,但随着教学的逐步推进,师生渐入佳境,让人回味无穷。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教师是否真正引领学生品味出文本的“真性情”,并与之产生共鸣、产生深刻的生命体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呢?
作者 徐亚玲
出处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5年第4期15-17,共3页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