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缺血性肠炎临床诊疗进展 被引量:9

Research process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ischemic coliti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道供血不足和回流受阻导致肠壁缺血性损伤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1]。轻者表现为可逆性肠绞痛或局灶性缺血性肠炎,重者则会发生肠坏疽、穿孔,甚至急性肠梗死[2]。1963年Boley首次提出该病具有肠缺血损伤的可逆性,1966年Marston将其命名为"IC"。缺血性肠炎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及现代诊疗手段的发展,特别是内镜及血管介入技术的普及和临床经验的不断完善,表现为胃肠道缺血性损伤的缺mL性肠炎逐步受到重视。
出处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1-65,共5页 Journal of Sh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山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30313025-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5

二级参考文献306

共引文献393

同被引文献48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