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乡族谚语中的和谐理念及其作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概述了甘肃东乡族歌谣和谚语,归纳了东乡族歌谣和谚语中具有和谐理念的内容:善待自然,期盼人与自然和谐;和睦安定,追求社会和谐;诚信友善,强调人际和谐;积极向上,要求自身和谐;论述了东乡族谚语和谐性的作用:教化族人言行,引领道德风尚,存善修德;丰富精神文化,陶冶民族情操;指导生产生活,教育族民大众;维护地区稳定,助推地区社会发展。
作者
陈吉龙
隆滟
机构地区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5年第4期29-30,共2页
New Western
基金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甘肃特有少数民族谣谚中的和谐文化观研究>(2013A-065)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东乡族
谣谚文化
和谐理念
作用
分类号
F276.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1
东乡族自治县地方史志编委员会.东乡族自治县志[M].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
2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志编委会.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志[M].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3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4
何红一,祝注先.
历代少数民族民间歌谣概论[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6(4):105-109.
被引量:3
5
王宪昭.
论少数民族民间口传文化的功能[J]
.理论学刊,2009(2):119-122.
被引量:11
6
和军.
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以新平傣族的灵魂观为例[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2(2):139-141.
被引量:3
7
龙庆华,段全武.
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J]
.新西部(理论版),2007(06X):203-204.
被引量:7
8
湛琼琼,宋秀琚.
浅谈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民族和谐[J]
.民族大家庭,2011,0(2):44-46.
被引量:1
9
百度百科,东乡族:http://baike.baidu.com/view/4164.htm.
10
鲍丽丽.
少数民族谚语的民族性及社会功能初探[J]
.内蒙古艺术,2013,0(2):61-6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王亚南.
口承文化蜕变论[J]
.民族文学研究,1997,15(3):9-16.
被引量:4
2
兰克.
从创世神话的社会作用看神话的本质特征[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7(4):27-31.
被引量:2
3
钟敬文.
口承文艺在民俗学研究中的位置[J]
.文艺研究,2002(4):7-13.
被引量:10
4
张志斌,张新红.
兰州—西宁城市整合与协调发展[J]
.经济地理,2006,26(1):96-99.
被引量:32
5
木玉璋.祭猎神调.怒江,1982,(1).
6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7
爱德华B·泰勒.原始文化[Z].
8
刘江.新平花腰傣的灵魂观探析[A].和少英.田野的硕果[C].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9
乔治·马尔库斯,米开尔·费彻尔.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8.
10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N].人民日报,2006—10—12(1).
共引文献
37
1
冯清.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7(36):54-56.
2
李银兵,白翠兰.
彝族“三道红”传统婚俗及其变迁——以石屏县牛街镇为例[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18-23.
被引量:2
3
杨伟.
电视发射机故障3例[J]
.中国有线电视,2005(1):91-92.
4
张志斌,张新红.
兰州—西宁城市整合与协调发展[J]
.经济地理,2006,26(1):96-99.
被引量:32
5
汪青梅.
贵州屯堡山歌探析——与布依族山歌比较[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5-39.
被引量:3
6
黄昀.
试论儒学在少数民族文化整合中的变迁[J]
.民族论坛,2008(2):21-23.
被引量:1
7
刘春艳,白永平.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优化重构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4):22-27.
被引量:12
8
王军红.
河湟回族的社会习俗与伦理特征探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83-86.
被引量:1
9
张新红,张志斌,雷春芳.
全球化背景下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整合发展研究——以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为例[J]
.未来与发展,2009,30(2):85-89.
被引量:1
10
张新红,张志斌,吴永诚,陈谦.
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整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为例[J]
.青海民族研究,2009,20(2):162-16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
1
和晓花.
试论少数民族谚语的科学价值[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3):36-38.
被引量:3
2
但国干.
少数民族谚语的特色[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2(4):75-79.
被引量:4
3
申小龙.
论中国文化语言学之语言观[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2(6):51-56.
被引量:3
4
任洪舜.
关于集体主义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6-8.
被引量:11
5
王德怀,谭婧霞.
从维吾尔民间谚语看维吾尔人民的和谐思想观[J]
.民族文学研究,2008,26(3):53-57.
被引量:4
6
孙向军.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17(2):14-19.
被引量:81
7
王岚.
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7):212-216.
被引量:26
8
陈颜.
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1):5-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孙翔.
少数民族优秀民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探析——以甘肃为例[J]
.甘肃高师学报,2019,24(4):128-131.
被引量:2
2
贺鸣.
谚语与团结协作精神[J]
.品位·经典,2019,0(7):59-6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怡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建设探析——以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0):43-44.
2
刘亲荣.
壮族优秀民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探析[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5(2):35-39.
被引量:1
3
廖和平,文成豪.
农耕文化:激励农村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2):1-8.
被引量:1
1
于永福: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J]
.工商行政管理,2009(18):77-78.
2
张蕾.
关于对县域企业人才评价与使用的思考[J]
.人力资源管理,2014(10):112-113.
3
杨颖.
论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J]
.甘肃农业,2005(6):81-82.
被引量:3
4
杨亚妮.
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和谐的能力[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2):249-249.
5
艾龙权.
浅议如何推进和谐企业建设[J]
.管理观察,2011(17):76-76.
6
周斌,刘泽群.
劳动节前话劳动[J]
.上海劳动保障,2000(8):4-6.
7
甘肃:打造“东乡手抓”羊肉品牌[J]
.农村养殖技术,2008(2):42-42.
8
何云江(文/图),李牧(文/图).
新变化改写旧歌谣——苗族农民古顺德和家人的苦乐变迁[J]
.当代贵州,2008(24):20-23.
9
佚名.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为什么老板不逃跑[J]
.高考,2014(9):72-72.
10
于晓云.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
.东方企业文化,2013(6S):144-144.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