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理论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相分离、缺乏科学的系统评价、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高校德育要富于引导性,力求自觉性,追求多样性,把握层次性,并与主体的道德需求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必须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在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通过增设人文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影视作品与网络作用等途径提高高校德育的效果。
作者
牛晓玉
机构地区
安阳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出处
《天中学刊》
201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Journal of Tianzhong
关键词
高校德育
指导思想
实现路径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3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莫飞平.
德育场的概念界定与特点探析[J]
.学术交流,2005(10):11-14.
被引量:12
2
王世凤.
“德育”概念源流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254-257.
被引量:9
3
刘新强,李学明.
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在因素及建议[J]
.高教探索,2004(4):86-87.
被引量:14
4
张伟强.
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7(2):53-55.
被引量:24
5
冯刚.
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推进高校德育创新与发展[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15-17.
被引量:14
6
彭定光.
高校德育的困境与提高德育效力的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2002,23(3):86-89.
被引量:57
7
朱小蔓.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总序[M]//刘惊铎.道德体验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刘志山.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3):136-140.
被引量:68
2
王爱云.
高校德育的现状与思考[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5(2):130-133.
被引量:24
3
李永臣.
对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8):78-80.
被引量:31
4
王德广.
当前中国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困难[J]
.中国电力教育,2004(2):43-47.
被引量:12
5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361-391.
6
恩格尔哈特.生命伦理学的基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24.
7
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59.
8
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07.
9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00-06—28.
10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7..
共引文献
123
1
郑赛红,陈晓端.
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初探[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4):27-29.
被引量:1
2
罗晨,曾小岩.
高校德育工作思路的探索[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3):235-236.
3
吴坚.
关于有效进行高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10):22-24.
被引量:4
4
胡雪峰.
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79-82.
被引量:2
5
韩峰.
当前高校德育现状及改进对策[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S1):63-65.
6
胡恩立.
和谐校园建设中德育工作的再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6):28-30.
被引量:1
7
江高翔.
论高校政治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构建[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7-101.
被引量:6
8
王静.
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教育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0):28-29.
被引量:1
9
李海燕.
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反思[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3):39-42.
被引量:16
10
彭继华.
论现代大学德育方法创新对德育实效性的影响[J]
.考试周刊,2007(12):9-1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薄晓璐.
实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8):148-149.
被引量:18
2
车广吉,丁艳辉,徐明.
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55-160.
被引量:10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6.
5
罗国杰.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6
柏群,姜道奎.
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索[J]
.科技与管理,2009,11(5):143-145.
被引量:21
7
孙广友.
创新思维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6):11-13.
被引量:7
8
张国强.
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模式转换的理论依据[J]
.菏泽学院学报,2012,34(3):94-98.
被引量:1
9
黄宁阳,张红梅,葛俊.
国外高等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与借鉴[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218-219.
被引量:14
10
张旭新.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反思[J]
.思想教育研究,2013(1):30-32.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2
1
初吉斌.
构建高校大学生德育模式的探索[J]
.青年与社会,2015,0(9):97-98.
2
曹华.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刍议[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8):165-1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群群,李鑫.
独立学院非通用语课程体系调查分析[J]
.黑龙江科学,2017,8(17):164-165.
1
周国军,王立斌.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几点思考[J]
.大庆社会科学,2005(4):28-28.
2
禽国顶.
让思想品德教育走进学生心灵[J]
.基础教育研究,2011(16):9-10.
3
张伟光.
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再探究[J]
.好家长,2015,0(51):25-25.
4
汪令云.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
.中小学校长,2010(12):56-58.
被引量:9
5
叶倩云.
重智育轻德育的认识误区及其超越[J]
.黑河学刊,2016(1):78-80.
被引量:2
6
李丽丽.
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浅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2):101-103.
7
李锦蕊.
高中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7):265-265.
8
辛莉.
坚持以人为本 搞好高校学生管理[J]
.成才之路,2008,0(10):85-86.
9
田建国.
高校德育环境与对象、内容、理念[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1):20-23.
被引量:18
10
郭天平,周守红.
建设以人为本大学生德育的基本依据[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1):41-43.
被引量:5
天中学刊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