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名词性成分在“V+趋+来”结构中的位置制约因素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 ,分析了名词性成分在“V +趋 +来”结构中的位置制约因素 ,这些制约因素包括句法、语义。
作者
田宇贺
机构地区
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141-143,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V+趋+来"
名词性成分
句法
语义
语用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1
张伯江.
动趋式里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J]
.汉语学习,1991(6):4-8.
被引量:40
2
刘月华.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J].语法研究和探索,1988,.
3
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几组概念[J].中国语文,1987,(5).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李临定等编写,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80.
共引文献
41
1
宋璟瑶.
从韵律角度谈VC1C2带宾语形成的句式[J]
.韵律语法研究,2019(2):124-140.
2
祖生利,高云晖.
也谈句末时体助词“来着”的来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1):64-102.
3
姚雨浓.
上海话口语对话语体中存在句的句法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9):32-34.
4
郭晓麟.
趋向补语教学知识框架与编写思路[J]
.对外汉语研究,2021(2):71-82.
5
任淑楸.
与巨人竞赛 自己首先要变成巨人——访上海复旦金仕达计算机有限公司董事长乔志刚[J]
.成才与就业,2002(11):17-19.
6
杨德峰.
“时间顺序原则”与“动词+复合趋向动词”带宾语形成的句式[J]
.世界汉语教学,2005,19(3):56-65.
被引量:18
7
全立波.
关于“动+出+宾+来”中的动词制约性[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6):86-90.
8
李琳.
“V+起来”句的句式考察[J]
.海外华文教育,2006(4):56-63.
9
吴纪梅.
动趋式“V+出来”与宾语同现情况的语用分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1):154-157.
被引量:1
10
车政华.
韩汉翻译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探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1):109-11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贾钰.
“来/去”作趋向补语时动词宾语的位置[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1):41-46.
被引量:20
2
李冠华.
处宾动趋结构初探[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4):97-106.
被引量:9
3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
.哲学研究,1959(2):47-47.
被引量:285
4
陈昌来.
动后趋向动词性质研究述评[J]
.汉语学习,1994(2):41-43.
被引量:17
5
张伯江.
动趋式里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J]
.汉语学习,1991(6):4-8.
被引量:40
6
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1..
7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
刘慧.
动词后“来/去”充当的趋向补语与宾语的语序问题[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2):46-48.
被引量:4
10
陆俭明.
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1):5-17.
被引量:105
引证文献
3
1
杨凯荣.
论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J]
.汉语学报,2006(2):55-61.
被引量:14
2
汪青青.
动趋式的语言学特征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11):135-136.
被引量:1
3
段蓓蕾.
汉语动趋结构中宾语和补语的语序问题[J]
.长安学刊,2015,0(1):16-19.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郭晓麟.
趋向补语教学知识框架与编写思路[J]
.对外汉语研究,2021(2):71-82.
2
陈金香.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教学[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2):93-94.
被引量:2
3
曾传禄.
汉语位移事件与句法表达[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3):52-57.
被引量:3
4
曾传禄.
汉语位移事件的类型和性质[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48-51.
被引量:2
5
姚双云.
动词与宾语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及两点思考[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5):33-36.
6
张永昱.
汉语复合动趋式VC1OC2格式构成分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6):137-140.
7
郭晓麟.
简单共现趋向结构与远距离认知位移事件[J]
.汉语学习,2013(4):73-79.
被引量:1
8
华若云.
VC_1O_LC_2结构形式的理论解释[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83-86.
9
刁晏斌.
海峡两岸趋向动词的用法差异及相关问题[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2):98-107.
被引量:3
10
周红.
汉语动趋式句法语义研究述评[J]
.殷都学刊,2017,38(2):93-100.
被引量:3
1
王霞.
“第+数/数字串+名”的语义要素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3):191-198.
广西社会科学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