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消化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FP)1949年Vanek以"胃肠道黏膜下肉芽肿伴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名称首次进行描述。1953年Helwig和Ranier[1]第1次用IFP的名称,并详细描述了其组织学特征,随后被人们广泛接受。其间许多基于IFP形态学描述和病因推测的名称亦在不同文献中被使用过,如嗜酸性肉芽肿、炎性假瘤、神经纤维瘤、血管外皮瘤、纤维性息肉、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胃纤维瘤等[2]。
出处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384-385,F0003,共3页
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
基金
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201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