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大写的人”到“人的消亡”——新时期“人性”话语的考察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绪论 1979年,陈煜在《文学的命运》中说:“文学上每一种发展都包含一种对人的新认识和新理解,都反映人的社会历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有新的变化和发展。文艺复兴反对中世纪的神道,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歌颂人的理性,提出了人权和解放的要求,形成了个人主义的人的观念。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又发现了人的感情,
作者
旷新年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61,共11页
关键词
“人性”
新时期
话语
消亡
大写
现实生活
历史内容
文艺复兴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654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4
1
陈晓明.
最后的仪式——“先锋派”的历史及其评估[J]
.文学评论,1991(5):128-141.
被引量:50
2
钱谷融.
《论“文学是人学”》一文的自我批判提纲[J]
.文艺研究,1980(3):7-13.
被引量:67
3
朱光潜.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J]
.文艺研究,1979(3):39-42.
被引量:155
4
杨小滨.
意义熵:拼贴术与叙述之舞——马原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J]
.文艺争鸣,1987(6):57-62.
被引量:12
5
全国外国文学研究工作规划会议在广州召开[J]
.外国文学研究,1979,1(1):108-110.
被引量:4
6
艾芜.
繁荣文艺必须肃清封建流毒[J]
.文学评论,1979(6):7-9.
被引量:4
7
何西来.
对于当前我国文艺理论发展态势的几点认识[J]
.文艺争鸣,1986(4):4-14.
被引量:6
8
周乐群.
人道主义断想[J]
.外国文学研究,1979,1(1):5-7.
被引量:3
9
俞建章.
论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潮流——对三年文学创作的回顾与思考[J]
.文学评论,1981(1):22-33.
被引量:20
10
张颐武.
“人”的危机读余华的小说[J]
.读书,1988(12):41-47.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654
1
费小平.
地点的政治:《无名的裘德》中的地点与人物内心世界[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0(2):75-85.
2
赖大仁,张园园.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五四以来“人学”文论观念的双重维度及其辩证发展[J]
.学术月刊,2021(1):172-182.
被引量:3
3
余秀宝.
人工智能创作物可版权性质疑——以文学创作论为分析视角[J]
.湘江青年法学,2018,0(1):2-17.
被引量:1
4
李元乔.
从“工农兵”到“人民”:当代文学的主体性建构考辨[J]
.海峡人文学刊,2021(1):51-60.
5
杨希帅.
“新时期文学”:批评概念的浮沉与“当代文学”的结构变动[J]
.文艺争鸣,2022(10):85-90.
6
姜肖.
启蒙的分化:文学批评“后现代性”话语及其异质形态[J]
.文艺争鸣,2022(9):34-40.
7
白欢.
“异化”的本土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J]
.文艺争鸣,2022(7):45-51.
8
吴亚丹.
断裂的情感体验与书写实践——格非江南小说论[J]
.文艺评论,2022(1):53-63.
被引量:1
9
张瑜.
审美反映论评述[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1(2):14-28.
10
陶东风.
新时期与新时代:文学的传承与创新[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19(1):40-51.
同被引文献
28
1
李锐.
我是怎样开始写作的[J]
.北方文学,2008(1):294-297.
被引量:1
2
高小弘.
李锐小说叙事声音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33-37.
被引量:7
3
刘再复.
论文学的主体性[J]
.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75
4
成一.
不是选择——李锐印象[J]
.当代作家评论,1994(3):66-68.
被引量:3
5
陈晓明.
最后的仪式——“先锋派”的历史及其评估[J]
.文学评论,1991(5):128-141.
被引量:50
6
陈燕谷,靳大成.
刘再复现象批判——兼论当代中国文化思潮中的浮士德精神[J]
.文学评论,1988(2):16-30.
被引量:33
7
李锐.
“现代派”——一种刻骨的真实,而非一个正确的主义[J]
.文艺研究,1989(1):67-68.
被引量:7
8
孟繁华.
《白鹿原》:隐秘岁月的消闲之旅[J]
.文艺争鸣,1993(6):66-68.
被引量:15
9
李锐.
我们的可能——写作与“本土中国”断想三则[J]
.上海文学,1997,0(1):73-77.
被引量:6
10
陈晓明.
执著不变的李锐(《中华读书报》2002年5月29日)[J]
.当代作家评论,2002(4):157-15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房伟.
“反思”的逆向与“根”的再造——李锐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J]
.天津社会科学,2021(1):128-134.
被引量:4
2
陈林.
后理想主义时代的困惑与求索——甫跃辉小说论[J]
.当代作家评论,2017(2):179-186.
被引量:2
3
陈娇华.
新世纪初历史题材小说主体的间性趋向[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4):136-1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李晋山.
论甫跃辉的都市写作与意象构建——以短篇小说集《动物园》为例[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5):18-19.
2
周珊伊.
异乡·动物·人——论甫跃辉都市书写的独特主题及意象建构[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29(4):105-108.
3
陈娇华.
先锋小说历史叙事的文本间性及其发展新趋向[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4):118-124.
4
房伟.
时代的心灵及其形式——《有生》及当代长篇小说的叙述问题[J]
.中国文学批评,2024(1):26-33.
5
房子兮.
抽象的“失效”与先锋的“溃败”——论双雪涛的小说《光明堂》及新东北文学的困境[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3):202-208.
6
宣明珠.
吕梁经验与生命絮语——李锐《无风之树》的苦难书写[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3):91-97.
7
房子兮.
中国性、地域性与“听读”的博弈——方言与当代文学创作的“当下性”[J]
.长江文艺,2024(15):135-137.
1
罗宗宇.
接受中的疏离:周立波小说创作对主流话语的一种姿态[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33(4):94-96.
2
何满子.
也谈“今天文学的命运”[J]
.文学自由谈,2004(4):38-42.
3
张静.
“先锋文学”的命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97-99.
4
孟凡生.
论作为文学主体的作者[J]
.文艺评论,2015(3):9-13.
被引量:2
5
邓瑗.
人性话语的转型与变异——以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为中心的考察[J]
.文艺争鸣,2015(10):102-108.
6
王冬梅.
地主形象与当代文学的人性话语[J]
.青年文学家,2014,0(4Z):31-34.
7
李骁晋.
《风和日丽》:革命话语与人性话语阳光下的碰撞[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8):101-102.
8
陈骏涛.
后新时期,纯文学的命运及其它[J]
.当代作家评论,1992(6):7-9.
被引量:6
9
陈兰村.
论司马迁传记文学的命运哲理[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2(3):1-5.
被引量:2
10
江姗.
当下文学的命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6):61-62.
文艺争鸣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