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德性与永恒:确定性寻求方式及其伦理旨趣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通过"立德"达到永恒与确定是传统社会人们追求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基本方式。进入到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状态的流动性和风险性,使得传统确定性寻求的基本方式遭到彻底的解构。与此同时,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因其固有的效率性与齐一性轻易窃取了生活中意义的担当者,最终造成现代社会伦理虚无的泛滥。重新思考古典时代智慧与德性相互统一的伦理思维方式、以完整性的方式置换当代人的确定性追求,是应对现代性危机的有效方式。
作者 陈庆超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2期35-40,48,共7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亚里士多德德性类型及其统一性研究"(项目编号:2014CZX050)研究成果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团队项目"(13SKGC-QT02)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 1[英]鲍曼.流动的现代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56.
  • 2[英]尼格尔·多德 陶传进译.社会理论与现代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 3吴玉军,王秀江.确定性追求的生存论意蕴及其局限[J].长白学刊,2007(3):14-18. 被引量:2
  • 4[法]笛卡尔.哲学原理[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9.
  • 5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31、932、1306.
  • 6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解构——早期现代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后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4):69-74. 被引量:1
  • 7转自周晓亮.休谟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9.
  • 8[英]甘布尔.政治与命运[M].胡晓进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
  • 9司玉英.命运观与古希腊悲剧的审美架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4):114-117. 被引量:6
  • 10[美]纳斯鲍姆.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和伦理[M].徐向东、陆萌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17、序第3-4页、527、序第27-30页、31、32.

二级参考文献21

  • 1[德]康德 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60..
  • 2[英]休谟,关文运,译.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3[6]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M].薛华,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
  • 4[8]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译林出版社,2001.
  • 5[8]汪安民.尼采的幽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6[10][德]尼采.权力意志[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 7[11]Stanley Moore,Getting a Bit of the Other:The Pimps of Postmodernism.From R.Chapman and J.Rutherford (eds),Male Order,Lawrence & Wishart,1988.
  • 8[12][荷兰]佛马克.走向后现代主义[M].王宁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 9[3]理查德·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M].李幼蒸,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 10[8]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M].高师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0.

共引文献570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