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分析了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及成因,探讨了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思路或措施。
作者
赵思源
机构地区
临沧市水务局
出处
《现代园艺》
2015年第8期164-165,共2页
contemporary horticulture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荒漠化
防治措施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3
1
罗永忠.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2014,32(1):12-14.
被引量:13
2
康锴.
我国土地荒漠化环境问题研究[J]
.科技信息,2013(6):79-80.
被引量:10
3
梁义泉,戴冬冰.
浅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3):131-13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孙秋梅,李志忠,武胜利,肖晨曦.
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地荒漠化过程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6):136-141.
被引量:15
2
王红梅.
我国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28(2):42-43.
被引量:4
3
张树光.
辽宁阜新地区土地荒漠化演变的分形描述[J]
.土壤通报,2005,36(1):38-40.
被引量:1
4
高甲荣,程云,张洪江.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2005,23(2):23-25.
被引量:16
5
王金叶,马永俊,江泽平.
甘肃省张掖市土地荒漠化发展动态及成因探析[J]
.中国沙漠,2005,25(3):427-432.
被引量:15
6
王双怀.
中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探索[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4):15-21.
被引量:13
7
赵存玉,王涛,封建民.
草原与荒漠过渡地带土地荒漠化特征分析——以库布齐沙漠及毗连地区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05,28(5):621-626.
被引量:10
8
张雪艳,吴世新.
天山北麓绿洲荒漠典型地区土地荒漠化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J]
.中国沙漠,2006,26(2):208-214.
被引量:19
9
简季,李洪建,戴晓爱.
青海湖区土地荒漠化遥感地学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2006,8(2):116-119.
被引量:8
10
苑韶峰,邹长新,沈渭寿,张慧,杨丽霞.
敦煌铁路工程建设的土地荒漠化影响[J]
.土壤通报,2006,37(3):452-455.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0
1
姜雄,铁生年.
添加剂对石膏基固沙材料保水性能的影响[J]
.硅酸盐通报,2014,33(6):1303-1308.
被引量:3
2
申贵旭.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主要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6):142-143.
被引量:11
3
李红艳.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路径及具体方案的研究及讨论[J]
.商情,2015,0(31):169-169.
4
杨丽丽,文仕知.
研讨式教学在南方地区“水土保持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湖南林业科技,2016,43(5):123-127.
被引量:1
5
赵其国,黄国勤,马艳芹.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与生态文明建设[J]
.生态学报,2016,36(19):6328-6335.
被引量:176
6
黄诗晴.
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5):39-40.
被引量:5
7
杨景宁,沈禹颖,王彦荣.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发展态势分析[J]
.草业学报,2017,26(5):224-233.
被引量:13
8
罗永忠,李广,王立.
“互联网+”环境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72-78.
被引量:5
9
石新建,王彦芹,李志军.
盐旱胁迫对花花柴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7,34(9):1855-1862.
被引量:18
10
党晓宏,高永,蒙仲举,左合君,杨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2018,36(1):17-19.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9
1
杨海龙.
关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1):9-9.
被引量:1
2
高海峰.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10):277-279.
被引量:6
3
申贵旭.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主要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6):142-143.
被引量:11
4
薛月园,周俊.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2015,38(8):161-162.
被引量:21
5
三琴.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J]
.花卉,2019,0(6):268-269.
被引量:1
6
袁文德.
关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0(4):150-150.
被引量:3
7
王媛华.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J]
.居舍,2018(13):155-155.
被引量:4
8
黄舒漫,孔涛,王昊宇.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J]
.农家参谋,2018(4X):238-238.
被引量:3
9
赵宇航.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J]
.住宅与房地产,2018(11X):238-23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夏治秋.
浅析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途径[J]
.科学技术创新,2019(7):109-110.
2
邓瑞芬.
宁夏地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35(12):28-29.
被引量:5
3
刘鑫.
浅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J]
.科技经济导刊,2017(1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范锟.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措施浅析[J]
.区域治理,2018,0(48):51-51.
被引量:1
2
黄艳丽.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策略[J]
.区域治理,2018,0(25):46-46.
3
段利鹏,陈茸.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策略[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8(7):44-44.
被引量:5
4
姜艳丰.
内蒙地区荒漠沙化防治对策探析[J]
.现代园艺,2018,41(20):184-186.
被引量:1
5
柳红.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1(12):73-75.
被引量:6
6
范世鸿,苗学云,吴永峰,刘涛,章洵,朱文博.
银西高铁宁夏段荒漠化特征及肥水状态研究[J]
.路基工程,2022(2):35-39.
7
马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生态治理路径研究[J]
.水上安全,2023(3):66-68.
8
刘冰,王友胜,王立明,张国军,马文涛,魏小燕.
宁夏生产建设项目侵蚀强度分异规律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24(1):44-49.
9
陈瑞,雷筱.
宁夏水土流失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灰色关联性[J]
.地下水,2024,46(5):268-272.
1
梁义泉,戴冬冰.
浅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3):131-131.
被引量:2
2
解丽敏.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J]
.江西建材,2016(2):124-124.
被引量:3
3
齐实,张洪江,孙保平.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S1):74-77.
被引量:4
4
马骑龙.
浅议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
.科技致富向导,2014,0(32):242-242.
被引量:1
5
孙保平.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研究与发展[J]
.中国林业教育,2001,19(1):25-27.
被引量:7
6
贾丽娜.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J]
.科技资讯,2017,15(3):102-102.
被引量:2
7
管松梅.
3S技术在新疆水土流失监测评价中的应用[J]
.水能经济,2017,0(3):84-84.
8
姜明月.
简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J]
.中国科技博览,2013(23):110-110.
9
张佰秋.
浅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8):167-167.
10
郑绍平.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发展趋势分析[J]
.水能经济,2016,0(12):302-302.
现代园艺
201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