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旅游社区建构中的居民地方感研究——一个东部回族群体的扎根编码分析
摘要
旅游社区的建设越来越成为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居民地方感会直接影响到民族旅游社区建构的积极响应,关系到文化展演的主体性问题。居民地方感与旅游支持度往往会受到政府政策、外来参观客以及旅游开发商的影响而呈现出基于原生情感的地方认同和工具理性的地方依赖。研究居民地方感对民族旅游社区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出处
《改革与开放》
2015年第5期86-89,共4页
Reform & Openning
参考文献11
-
1Tuan Y F. Topophilia:A study of environmen- tal perception[M].Englewood Cliffs, NJ:Pren- tice - Hall, 1974.
-
2Korpela K M. Place - identity as a product of environmental self - regulatio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89(9):241-256.
-
3Williams D R, Patterson M E, Roggenbuck JW . Beyond the commodity metaphor: Examining emotional and symbolic attachment to place [J]. Leisure Studies, 1992( 14):29 - 46.
-
4Michelle Angela Payton. Influence of Place Attachment and Social Capital on Civic Ac- tion:A Study at Sherburn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D].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facul- ty of the Graduate School,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003.
-
5Jennifer Carter, Pare Dyer & Bishnu Sharma. Dis- placed voices: sense of place and place- identity on the Sunshine Coast [J]. 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 2007,8(5):755-773.
-
6Bjornp. Kaltenborn & Daniel R. Williams . The meaning of place: attachments to Femunds- marka National Park,Norway, among tourists and locals[J]. Norsk Geogra. sk Tidsskrift Norwe- gian Journal of Geography ,2002(56): 189-198.
-
7Patrick Devine-Wright. Rethinking NIMBY- ism: The Role of Place Attachment and Place Identity in Explaining Place-protective Action [N].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 Community Appl. Soc. Psychol., 2009,19:426-441.
-
8杨念群.“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J].天津社会科学,2004(6):119-125. 被引量:99
-
9Maarja Saar, Hannes Palang. The Dimensions of Place Meanings[J]. Living Reviews in Land- scape Research ,2009, 3 ( 3 ).
-
10段义孚.潘桂成译.经验透视中的空间和地方[M].台北:国立编译馆出版,1998.
二级参考文献8
-
1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
-
2克里福德·吉尔兹.王海龙导读一[A]..《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C].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73-74页.
-
3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台湾《新史学》,2003.
-
4杨念群.《民国初年北京地区“四大门”信仰与“地方感觉”的构造——兼论京郊“巫”与“医”的近代角色之争》[A].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C].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5陈春声.《乡村的故事与国家的历史——以樟林为例兼论传统乡村社会研究的方法问题》[A].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C].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3页.
-
6谷川道雄.《试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构造》[A]..《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辑[C].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2页.
-
7李怀印.《中国乡村治理之传统形式:河北省获鹿县之实例》[A]..《中国乡村研究》[C].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02页,第108页.
-
8费孝通.《江村经济》[A].戴可景译.载《费孝通全集》第2卷[C].[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共引文献98
-
1于磊.日本学界元代江南社会史研究述评[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8(1):365-370.
-
2卫才华,邢序瑶.“人本中心”视野下的乡村活态遗产——兼论五龙庙的三重特质[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2(2):225-244.
-
3徐麦.从地方性到地方感:民俗旅游研究的新视角[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1):323-344.
-
4马雁,朱艳英.清末云南地方修律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从国家法和习惯法的视角[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3):37-44.
-
5行龙.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J].近代史研究,2006(1):1-19. 被引量:47
-
6朱浒.地方系谱向国家场域的蔓延——1900—1901年的陕西旱灾与义赈[J].清史研究,2006(2):27-38. 被引量:17
-
7李志清.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与意义——以抢花炮为个案的研究(一)[J].体育科研,2006,27(4):17-25. 被引量:13
-
8黄国信,温春来,吴滔.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6(5):46-60. 被引量:53
-
9杨天舒.农村舞台上的“丑角艺术家” 李有才形象的意义新解[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4):8-22. 被引量:2
-
10黄志繁.“跨地方”的意义及悖论——关于朱浒《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的思考[J].中国图书评论,2007,30(2):4-9. 被引量:4
-
1朱凤军.阿里巴巴品牌构建研究[J].商,2016,0(1):97-99.
-
2建于果岭上的上层建筑——北京“CLASS”阶层社区建构整合营销[J].声屏世界(广告人),2005(6):14-23.
-
3王抒泓.民间信仰与社区建构——以古田临水文化观光社区建设为例[J].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0(6):127-129.
-
4潘宝.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展演形态关系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4(3):153-160. 被引量:1
-
5孔明明.拿什么拯救“黄金周”[J].新财经,2007(5):53-54.
-
6谢礼珊,李健仪.导游服务质量、游客信任感与游客行为意向关系研究[J].旅游科学,2007,21(4):43-48. 被引量:38
-
7郭凌,王志章,朱天助.社会资本与民族旅游社区治理——基于对泸沽湖旅游社区的实证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1):62-69. 被引量:17
-
8红鹤沟通.《CLASS·建于果岭的上层建筑》——一个阶层社区建构的整合行销传播[J].中国广告,2005(3):162-162.
-
9雷晴岚.论三宝千户侗寨的旅游文化展演方式[J].丝绸之路,2012(14):56-57. 被引量:4
-
10张媛媛.旅游文化展演要在“特”字上下功夫——以九乡为例[J].当代旅游(中旬刊),2012(1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