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符号学视野中的阳明心学“格物”说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格物"是儒家传统中流露出的对经验事实的亲近态度,从中可以梳理出关于感知、符号与意义的讨论。以"格物"一说为起点,可以寻找到阳明心学与符号学交流的起点。符号学本身旨在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研究意义的基本方法,作为一切人文学科之公分母,其核心关注点之一就是意义问题,赵毅衡在《符号学即意义学》一文中指出人生存的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地追寻意义卡西尔将人定义为使用符号的动物,从符号中读取意义的能力,已经根植于人类的文化基因之中[1],但是,符号化过程本身的起源却是一个牵扯哲学与符号学的复杂问题,符号学在意义问题上的执着使之与同样关注意义的中国哲学传统不无对话之可能。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13&ZD12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赵毅衡.符号学即意义学[J].中国图书评论,2013,(8).
  • 2.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共引文献138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