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0世纪日本唐代文学研究成果量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日本唐代文学研究的成果总量为4463项,各年产量高低不一,最高的年份达196项,最低的年份为零,但成果量的阶段性变化明显,以1946年为界,分战前、战后两个时期。战前成果量虽然很低,但质量较高,尤其是有关张鷟及其《游仙窟》研究和白居易及其《长恨歌》研究,颇具开拓性。战后的成果量逐步提升,1980年代以后增速更快,不仅成果增量加大,作者队伍也扩张了近一倍。其中吉川幸次郎和松浦友久分别是战后两个时段日本唐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吉川幸次郎是日本研究杜甫的第一人,松浦友久是日本研究李白的第一人。作品鉴赏、传播接受和文献考订是战后日本唐代文学研究的三大亮点。
作者 王兆鹏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2-150,共9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ZW02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8

  • 1谷口洋,稀代麻也子,永田知之,内山精也,上回望編集.《中国文学研究文献要古典文学1978-2007》.东京:日外アソシエーツ株式会社,2008.
  • 2王壬丘.《湘绮楼论唐诗》,《国粹学报》1906年第6期.
  • 3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许总,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页.
  • 4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中华书局,1927年.
  • 5刘汝霖.《王子安年谱》,《师大月刊》1933年第6期.
  • 6阎崇璩.《王勃年谱》,《师大月刊》1943年第6期.
  • 7田宗尧.《王勃年谱》,《大陆杂志》1965年第6期.
  • 8骆祥发.初唐四杰年谱摘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5(3):72-78. 被引量:1
  • 9山田孝雄.《游仙窟解题》,谢六逸,译,《文学周报》1929年第1期.
  • 10青木正儿.《中国俗文学三种的研究》,汪馥泉,译,《北新半月刊》1929年第1期.

二级参考文献18

  • 1邓乔彬,高翠元.《长恨歌》与《长恨歌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3):37-41. 被引量:6
  • 2元稹.《元稹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53页.
  • 3白居易.《白氏文集》,日本:八木书店,昭和五十三年(1978),第515页.
  • 4朱金城.《白氏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916页.
  • 5紫式部.《源氏物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10-11页.
  • 6李昉.《文苑英华》,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4201页
  • 7赵彦卫.《云麓漫钞》,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135页.
  • 8夏承焘.《夏承焘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78页.
  • 9吴庚舜.《唐代传奇繁荣的原因》,载《文学研究集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第77-78页.
  • 10松本隆信.《中世国语资料》,东京:汲古书院,1985年,第85页.

共引文献18

同被引文献41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