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猪小群体保种的顶层设计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猪小群体是指母猪只有100 ~ 200头、公猪只有4~6个血统的群体。小群体猪近交系数上升快,群体内缺少“遗传多样性”,很容易因近交而引起退化。这是我国近50年来育成的许多猪品种消亡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源,是由于对品种的“纯”、“杂”有错误的看法。许多人对品种“纯”的要求是:外形一致,头一样长,耳朵一样大,产仔一样多,日增重一个样。品种的“纯”与“杂”是相对的。生物在世代延续中,由于父本和母本间的核苷酸序列有一定差异,子代在核苷酸序列上会发生与亲代不同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可称之为“杂合效应”。生物在亲缘交配、非亲缘交配和无性繁殖时,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杂合效应”。“杂合效应”可分为“正效应”、“负效应”和“分离效应”。至少有下列几个规律:①亲代性状对子代性状的影响并不是对等的,子代的某些性状偏向父本,某些则偏向母本,并不遵循哈代-温伯格遗传平衡定律;②子代变异表现出家族化现象;③生物的变异是绝对的、随机的、没有方向性的,这种变异很难说清楚哪些是“有利的”或哪些是“不利的”,有的变异会固定下来形成新物种,有的变异则使该物种渐入盲枝。增加猪小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有:①在同一猪品种内的不同类群间相互杂交或轮回杂交;②适当引入部分母猪外血。
作者 王林云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
出处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赵元寿、齐守怡.现代遗传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7-38.
  • 2王林云.生物个体“纯”与“杂”的相对论[J].中国家禽,2011,34(1):35-37. 被引量:2
  • 3[英]Brown T A.基因组(Genomes)[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75-379.
  • 4王林云.论生物的“杂合效应”[J].畜牧与兽医,2012,44(8):1-4. 被引量:2
  • 5Tian D C,Wang Q,Zhang P F,et al.Single-nucleotide mutation rate increases close to insertions/deletions in eukaryotes[J].Nature,2008,455(4):105-108.
  • 6蒋曹德,邓昌彦,熊远著.大梅组合中亲子代甲基化差异及其与生产性状的关系(英文)[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13(1):46-51. 被引量:8
  • 7周波,刘红林,黄瑞华,等.大白猪和二花脸猪正反交F1代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差异[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桂林,2010.
  • 8周波,张军磊,刘红林.大白猪和二花脸猪正反交F1代骨骼肌中miR-1和miR-1826萤光定量PCR检测[C].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南京,2010.

二级参考文献31

共引文献9

同被引文献31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