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信息技术的偏向性及学校教育的应对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文主义和媒介环境学派的学者认为,任何技术都带有一种偏向性,信息技术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偏向性将改变传统的知识形态,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并最终为人们构建一个虚拟的生存空间,给人类的生存方式带来一次巨大的变革。信息社会中人所面对的主要客体的变化——从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将进一步凸显信息技术的偏向性。因此,仍将作为教育主体存在的学校教育须承担起应对信息技术偏向性挑战的重任,回归其主要功能:智慧和人格的养成,关注人的本质力量,关注人的真实存在。
作者 庞红卫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26,共5页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拉夫莱斯艾薇儿.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M].宋旸,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 2斯蒂格勒贝尔纳.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裴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0.
  • 3波兹曼尼尔.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4麦克卢汉马歇尔.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1.
  • 5卡尔尼古拉斯.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M].刘纯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 6比特加里,莱格西简.课堂中的技术应用[M].余泰,刘娜,王其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6.
  • 7谢佛森,温克勒.信息技术在美国教育中的潜能[J].陈琦,译.江苏高教,2001(1) :55 -58.
  • 8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8-07-01)[2008-09-01].http://www.cnnic.net/index/0E/00/11/index.htm.
  • 9鲁洁.网络社会·人·教育[J].江苏高教,2000(1):14-22. 被引量:135
  • 10袁振国.信息技术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0,14(1):18-20.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19

  • 1王攀峰.“学习与生活共同体”的建构原则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6):29-34. 被引量:28
  • 2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 3O·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9.21.
  • 4S·E·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71.
  • 5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
  • 6戴维·伯姆 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6.
  • 7左藤学 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9-240.
  • 8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9茨达齐尔 李其龙译.教育人类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93-94.
  • 10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 钟启泉.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共引文献178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