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中庸》的诗化境界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即凡即圣的超越形态、优美理性的宗教情感,以及富有艺术质素的语言表述和想象深远的天人境界,共同烘托出了《中庸》文本的诗化特质,并分别从浩瀚深厚、於穆不已之"天"的内涵发掘,即凡即圣的超越情怀以及人之所以为人的性情世界巨大创生性的诗化呈现等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特质。《中庸》作为一部圣典,它的思想高远无极,它的精神超凡入圣,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亦哲学,亦宗教,亦审美,像一首飘过了茫茫原野的草原牧歌,携带着数千年儒家圣哲的思绪,怀抱着中国圣人的期望,从哲理到审美,从洪荒的原野到现代化的今天,流进了我们良知的心田,融化在我们血液里,体现在我们的视听言动之中。这不仅仅是理论的把握,宗教的觉悟,而且也是诗情的精神向往与诗化的境界憧憬。
作者 欧阳祯人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14-19,共6页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8

  • 1武家璧.《舜帝的"求中"与"得中"-读清华简(宝训)(之一)》,简帛网2009年5月5日.
  • 2姜广辉.《保训》十疑[N].光明日报,2009-05-04.
  • 3李零.读清华简《保训》释文[N].中国文物报,2009-08-21.
  • 4.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 5.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 6刘光胜.《保训》之“中”何解-兼谈清华简《保训》与《易经》的形成[N].光明日报,2009-5-18.
  • 7熊十力.原儒(下卷)[A].萧蓬父,郭齐勇.熊十力全集(第六卷)[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555.
  • 8萧蓬父.吹砂二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9.95.
  • 9廖名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初读[EB/OL].http://hi.baidu.com/steven8945/blog/item/f295 ff353eOc9282- a71 e 12ce.html.
  • 10说清华楚简《保训》篇中的"中"字[N].中国文物报,2009-05-20.

共引文献7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