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双循环模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双循环"模式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为目标,以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为手段,通过校内、校外教育要素的循环,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操作模式。校内循环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等部门紧密配合,通过课堂内外的互融互通,共同构建起明确目标—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校园文化实践—修正目标的校内教育循环体系,全力拓展、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校外循环是基于同一目的,充分挖掘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构建起明确目标—信念教育—社会实践—行为转化—修正目标的校外教育循环体系,形成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两个循环相互融通需要以顶层设计来促进循环合力最大化,以支撑条件来保障循环流程最佳化,以跟踪评估实现循环效果最优化。
作者 芮鸿岩
机构地区 盐城师范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2,共5页 Journal of Chinese Youth Social Science
基金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实践路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1YJA71004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大学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1BKS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卢黎歌,杨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8):21-26. 被引量:14
  • 2孙鹤娟.现代视野下的主体性道德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53-156. 被引量:7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3页,第54页,第230页,第222-223页,第772页,第772页,第773页,第770页,第762页,第770页,第53页.
  • 4《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10页.
  • 5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3、93页.
  • 6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374页-375页.
  • 7《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第9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228页.

二级参考文献8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 3[苏]伊·谢·科恩.自我论[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11.
  • 4[英]约翰·怀特著 李永宏等译.再论教育目的[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58、138、139.
  • 5魏贤超.培养主体性道德索质,现代道德教育理论的重要命题[J].教育研究,1996,(3).
  • 6[美]迪尔登.自主性智育[A]..教育学文集、智育[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89..
  • 7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刍议[J].现代教育论丛,1998(2):1-6. 被引量:12
  • 8肖川.“人性本善”: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价值预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7(3):1-9.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48

同被引文献115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