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梁启超的儿时记忆形成他有关道德伦理的潜意识。祖父忠臣孝子式的教诲,父亲折中调和的为人,不断的心理暗示所产生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因为撒谎而遭受母亲的体罚,这些成为梁启超道学人格形成的生命脚本和"原型场景"。出于人格互补的需要,康有为成为青年梁启超道学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他人",使其突破了小我的追求,具有了弘道的人生使命感。梁以"舍我其谁"的自信投入到传播"知识推求"与"道术修养"合一的国民人格改造运动中,认为自己人格成长中的关键是"事上磨炼"与"趣味主义",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他的"全人格"理念,进而成为其"新民"思想的基础。
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97,共5页
Journal of Chinese Youth Social Science
基金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支持项目"中国现代思想史解释模式研究"(课题编号:YEPT134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般项目"梁启超全人格思想研究"(课题编号:1890803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